第49章 侯府庶女17

服役就服役吧,只要真能修好这什么泄洪渠,咱忍一忍,以后日子就好了。

发劳役还是避开了春耕,从5月才开始,因为修建时间长,有几个可选的时间段供大家报名,只要在今年内完成就行。

温月知道劳役的苦,还跟余子阳说别把钱省在人身上,虽然说百姓是自带粮服役,县衙也可以偶尔给大家加加餐,天热了煮些凉茶,别让人病了。

就这么轰轰烈烈的干了两月后,民间又开始偷偷传预算不够的事,可能石头要少用点,湖也挖不了那么大……百姓都有些人心惶惶起来,别花了大力气最后一冲就垮了啊!

余子阳就是在这时候找上黄家的,黄家应该算是玉新县最老的一批乡绅了,据说上个朝代就在这的,家里有多少钱谁也不知道,都说不是首富也是前三名吧。最重要他们家在山下也有大片的农庄,以往遇上山洪也是会受灾的。

余子阳跟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又说了立碑的事,如果他们家第一个带头捐,立碑肯定是第一个啊!

黄老爷子确实心动了。他们家不缺钱,但这名还差一点。按余县令的说法,这是全国第一个泄洪渠,要是做好了能流芳百世的啊。就算不能闻名全国,在这玉新县,以后说起他们黄家不都得说个好?更不要提这事还有功德,就跟修桥铺路一样的,但凡有点名望的人都爱干这事。

捐!不但捐,还得捐第一名,既然要占第一,就要占个名副其实。

第一个动了,其他就容易了。很快,周家,李家以及其他乡绅,就算不愿意的也得意思意思,全县有点钱的都捐了,你家不捐是不是快不行了?

温月也代表他们余家捐了1000两,知县也得做榜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