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辍学

秋蝉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家,家中虽不富裕,经济上也总是紧巴巴的,但家人之间过得还算温馨。

她的父亲黄衡与母亲杨枝,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的一生,与脚下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每日,晨曦微露之际,他们便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弯着腰,背朝天,面朝土,用粗糙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精心耕耘着。

春种秋收,寒来暑往,他们就这般在土地里刨出了一家人的生计,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孩子拉扯长大。

三个孩子中,有两个男孩,一个女孩,而女孩黄秋婵恰在中间。

作为老二的她,身份颇为特殊,既是哥哥的妹妹,能得到兄长的呵护;又是弟弟的姐姐,也肩负着照顾弟弟的责任。

黄父心中始终秉持着“读书能改变命运”这一坚定信念,因而极力主张送三个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

在黄父的愿景里,知识是那把开启全新世界大门的神奇钥匙,能让孩子们告别世代沿袭的农耕生活,拥有不一样的未来。

然而,黄母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见解。对她而言,家中的几亩薄田已然让生活充满艰辛,维持生计都需竭尽全力。

她盘算着,三个孩子读到初中毕业便已足够,彼时他们已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足以外出闯荡,凭借年轻的体魄和勤劳的双手在打工浪潮中赚取收入,补贴家用,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他们二人对读书之事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分歧呢?这与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和出身背景紧密相连。

黄父或许曾在年少时目睹过知识给他人带来的命运转机,又或者自身因文化水平受限而在生活中遭遇诸多困境,从而深刻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而黄母,自幼在农田间摸爬滚打,深知农事的艰难与家庭收入的来之不易,在她的认知里,现实的温饱问题远比长远却又缥缈的读书成才梦更为紧迫和实在。

黄父拥有高中学历,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也算是学识较为渊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