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死的倭寇就有七百八十六,还不算死在海里,葬身鱼腹,那些断胳膊断腿的也都没算进去。
海岛也搜刮出十几万两,还交代出岭南的私盐窝点,林如海等人已经前去查案。
若是没有这十几万两贼货,只怕皇陵漏水一时半刻还修补不得。
宣景念及此处,也未否定贾芸所提议之事,道:“此事可行,只是兵部那边要先给九边,且等几个月?”
贾芸思索,沿海倭寇自是不敢再来的,因此他便点头,“都听陛下的。”
宣景帝闻言,愧道:“爱卿不知,这几年国库也没有多少银两,京营军饷过半都由内务府统筹,且咱们的火器火炮极易炸膛,实在是不可选。如今想要给浙江各地置大量火炮、火铳,还需从外洋引进才是。”
“陛下,为何我们不研究外洋火器而补我们的缺处,这样岂不是可省下不少?”
宣景帝闻言,道:“爱卿不知,工匠杂乱不齐,滥竽充数,每日还要消耗不少的俸禄,几位大学士已经将工匠悉数裁撤。”
说着竟拉过贾芸的手,这位中年帝王似乎这次发自内心,低沉说道:“朕自继位以来,举目所见,弊政丛生,边事糜烂。
朕虽有中兴大景、开万世之基业之雄心,然天下之事,成难败易,直到卿替朕大败倭寇,东南之地,才如鱼得水啊。
爱卿可实心做事,建功立业,荣华富贵朕定不会少于你……总之,你为朕洒热血,朕自当为你封官!”
若是宣景帝之前怀疑老武将,这次便是认可贾芸,用他的承诺提升新的武将。
可以说,三十多年以来,以一人之力败倭寇,是朝中武将所不及之处,这次东南表现,去年抄家,无疑让宣景帝看到了中兴希望。
宣景说着,看向面容上添了一道几近狰狞之疤,声音温和说道:
“贾爱卿,你刚回来,也太奔波劳苦了一些,这几日便好好歇着。”
贾芸正色道:“为我朝之安,百姓之太平,臣当鞠躬尽瘁,不劳苦。”
就在此时,戴权匆匆进来,看向宣景帝道:“陛下,德妃娘娘有急事。”
宣景帝看了眼贾芸道:“爱卿,先退下。”
贾芸道:“是。”
贾芸出殿门时,看到靖王的生母刘贵妃匆匆而来,年纪要比裴贵妃大一轮的样子。
殿中。
刘贵妃秀眉之下,那清冽眼神闪了闪,瞧了一眼贾芸,便匆匆进了大殿。
宣景帝看向刘贵妃,目光平静的问道:“何事这般急?”
刘贵妃行李说道:“臣妾听宫里的太医说,宁国府,贾珍之子贾蓉得了花……柳病,年纪轻轻的哥儿,没了。”
宣景帝原本在一旁坐着静静听,闻言,手端着的茶盅轻轻放下,目光看向戴权:“可有此事?”
戴权道:“前儿便听太医院人说过那贾蓉,听说好龙阳,流连于烟花之地……荣国府已帮衬着在备后事。”
宣景帝皱眉,竟得花柳病,可见不是什么好东西,宁国府的人可真是糟糕透顶。
宣景帝看向刘贵妃,道:“朕知你当初与贾蓉之母情同姐妹,可如今,听天由命吧。”
刘贵妃点头,心情沉重出了殿。
待刘贵妃离去后。
宣景帝道:“宁国公一脉……可惜可惜了,当初父皇还专门为青阳留了宁国这个封号,唉。”
忧伤总是短暂的。
随即宣景帝便想起贾芸,道:“那圣旨可备好了?明日便去将军府宣旨,只是这府邸……朝中未有空缺闲置,该如何是好。”
戴权闻言,道:“如今国库银钱很是紧张,若封了贾将军官,又寻不到空闲的府邸。
陛下不如将宁国府的宅子,到时候留给贾将军做府邸,他也姓贾,又是贾族一氏的人,倒也正合适。”
论大景制,一旦贾蓉病死,贾蓉无子,这府邸和田产便会由朝廷处置,眼下各处需要银两,自是给贾芸新盖不出来宅子。
如此看来宁国府倒合适,换块牌子便是。
宣景帝道:“这,岂不是让朕遭大臣非议,虽说贾芸自立门户,与宁荣国府无关系,可……”
戴权摇摇头:“那贾珍做下的事,就连他老子也不管,且遭朝臣厌恶,陛下若是如此,是为朝廷节省开支,乃明君之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宣景帝这般一想,觉得戴权这个法子极好,道:“那明日等几位学士拟好圣旨,你便去宣旨,府邸一事,暂且说还未安排。”
“陛下圣明,奴婢正有此意。”戴权笑道,正愁着不知如何帮宁国公主给贾芸弄个族长位,如今倒是机会在眼前。
把宁国府做府邸,也算是尽最大的力了吧,戴权想,谁让自己把柄在公主手里。
贾芸出宫后,便坐上马车,径直回了将军府,一路奔波,自是该好好的歇息,明儿再将林如海的信捎给林姑娘。
回府后,贾芸自后门直接入了内宅去歇息。
只见平儿挑开玉珠帘,进入卧房之中,也是刚刚沐浴过后,身上换了一身青色衣裙,婷婷玉立,眸子水润的看向贾芸说道:“二爷,用饭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