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今日将张喜打发到琼华殿认错,便已是在抬举崔知宜,若她便要蹬鼻子上脸,那就真真是自讨苦吃了。
“公公说笑了,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何罪之有?”
张喜这才安下心来,崔知宜这话,便是要将此事揭过不提了。
但昨日之事已了,今日之事却仍然不得其义。
张喜眨了眨眼睛,试探道:“刚刚那个宫女,奴才瞧着,像是仁明殿的听澜姑娘。”
“是她,这说起来,算是我的一点私事,还望公公替我保密。”
张喜看着崔知宜脸上意味深长的笑意,连连点头答应,心中却一阵阵惊悸。
这位崔才人,可真是不简单呐。
……
张喜离开后,崔知宜身边的侍女近前,不解地问道:“才人为何要让张公公知晓您与听澜的来往?这不是授人以柄吗?”
崔知宜轻轻笑了笑:“要的就是授人以柄。”
张喜是太后跟前红人,从太后对他几次三番的敲打不难看出,太后对他仍有提拔爱重之心,否则根本不必如此费心提点。
如此一来,与张喜的关系便一定要慎之又慎。
因着澹台衍的事情,张喜与琼华殿,算是结了梁子,今日赔礼道歉之心虽然诚恳,但难免心中留有几分芥蒂,崔知宜特意“授人以柄”,便是在打消张喜的戒心,向他示好。
张喜既握有崔知宜的把柄,那便会放下对琼华殿的警惕,二人的关系,便就会因为这个“把柄”而更显亲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无论是后宫还是前朝,一旦一个人洁身自好到没有任何把柄,那便天然地与其他人产生了距离,而孤家寡人的结局,终归都不算好看。
适当地留给对方把柄,人际关系网便会愈发密切。
这便是崔知宜的用人之术。
……
张喜的兴风作浪,无意间帮助澹台衍达成了他的心愿。
按照昭仁帝的意思,他本该立刻动身,在除夕之前赶到燕京,陪昭仁帝上演一出父慈子孝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