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法兰克福的日出将天空染成金黄。这座古老的城市即将成为新欧洲秩序的见证者。市政大厅前,飘扬的都是中央同盟国的旗帜,协约国的代表们低调地抵达。
在市政大厅的主会议室,华丽的吊灯下,长方形的会议桌摆放在中央。座席按国家的级别和重要性预先安排。中央同盟国,作为胜方,坐在主席的位置。他们的背后挂着德国、奥匈、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国旗。
鲁登道夫,德国的首席代表,银发苍苍、目光锐利,首先发言。他不仅重申了中央同盟国在战争中的胜利,还强调了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鲁登道夫希望这次会议能够确立一个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协约国的代表们,虽然处于劣势,仍试图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英国、法国和俄国的代表分别发言,提出诉求和建议。
经过数日的激烈讨论,各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会议决定了领土划分,战败国的赔款,并达成一系列的军事和经济协议。中央同盟国成功地保持了他们的胜利果实,同时也保证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在停战会议上,法国问题无疑是最为棘手和关键的。德国作为胜利者,对法国的索求十分明确和坚决。
首先,德国谋取了比利时的土地,将其设置为“比利时总督区”。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德国在欧洲西部的防线更为稳固,而且为其提供了一个距离英吉利海峡的跳板,从而在未来对英国施加更大的战略压力。
其次,德国成功地获得了法国在西非的殖民地,其中包括了富饶的象牙海岸和尼日尔。这不仅为德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新的市场,还在非洲的殖民版图中赢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德国还提出了巨额的赔偿数字,要求法国支付120亿黄金马克。这个数目足以令法国经济陷入困境,同时也为德国带来了一大笔战争后的经济援助。
除此之外,德国还有一些其他的索求:
德国要求在法国东北部设立军事基地,以确保其在这一关键地区的军事优势,并对法国施加持续的政治和军事压力。
德国要求法国解散其常备军,并且在未来的20年内限制其军事建设和扩充。
波尔多和马赛两个重要港口将开放给德国商船,并免除关税,为德国提供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更大航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