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衍原为偏将军,都督陈留、东郡诸军事,迎击沮授、阎柔。刘备平定娄圭、甘宁之乱,沮授、阎柔退回河北,河洛前线军事又统一归属关羽指挥。荀衍因功升为准将,日常在枢密院点卯,暂无职司。
荀衍原在曹操麾下,三年前刘备破兖州、逐曹操,俘获荀衍、荀彧等。荀衍归降,荀彧不肯。刘备爱其才,没有强迫。
这几年刘备每年都命三公征辟荀彧,后者皆不应。
现在这个时代就吃这一套,刘备也没太好办法。总不能像董卓以灭族威胁蔡邕来逼其做官吧。董卓名声狼藉,安可效法?
刘备想效法自己三顾茅庐的故事——唔,这个说法好像有点不对劲。政务繁忙,一直没抽出时间。今年夏末欲至洛阳,顺路巡视豫州,遂至颖阴登门见荀彧。荀彧辞以患病,不应诏令。
今天刘备二顾高阳里。
荀衍出声后,院里传出些声响,须臾,院门吱呀一声打开。
荀彧率领其家人拜倒一片。
鲍出等进入院中,抢占位置。排查危险。典韦紧跟在刘备身旁。
小主,
侍从高声道:“陛下驾到!”
刘备踏入院中。
荀彧再拜道:“草民荀彧,拜见陛下!”
刘备上前亲手将荀彧搀起,打量他憔悴的面容、瘦弱的身体,不由道:“文若,君如此清减,是忧心朝政,还是挂牵黎民?
古贤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君处江湖之远,如此憔悴,是担心执政有所失乎?”
荀彧愣住了。
是啊,自己在忧什么?
不是忧虑五斗米。自己衣食皆足。
不是忧诛惧死。荀氏名满天下,就算自己不应征辟,以刘备宽仁之名,也不会肆行诛杀。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身所学,真的要这么埋没吗?
一腔抱负,真的要付之流水吗?
既负王佐之才,使命就是要佐真王,致太平,救苍生。
如今天下汹汹,谁为真王?
袁绍?
当日自己去袁绍,就曹操,就是觉得袁绍不能成事。
刘备起于青州,荀彧看出他有枭雄之姿,但确实没料到刘备能抓住曹操怒而兴师屠杀徐州的机会,悉军西上,攻破兖州。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曹操据太原夺河东本是一招妙棋,只要有一年时间,定能站稳脚跟,重新崛起。然而刘备仿佛先知,断然猛攻曹操,连彭城后方遭到孙策、袁术威胁都不肯退兵,最终使得曹操饮恨自刎。
刘备宛如有天命在身,目光似乎能看破未来迷雾。
荀彧面露迷茫。
刘备一看有戏,有感而发用了范文正公的名言居然有此效果,连忙趁热打铁,握着荀彧之手,道:
“文若,我听闻仁者常忧,进亦忧,退亦忧。问其何时而乐耶?则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必君亦是如此。”
荀彧胸膛中轰地一声,如遭雷击,以他的修养和镇定,都感到眼眶发热。
这是士大夫对自己的至高期许。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层次更进一步。
能遇到这样的天子,难道不是士大夫的幸运吗?
荀衍红着眼睛道:“文若,文若,陛下如此相待,汝真是铁石心肠吗?往事已矣,难道还要为人殉葬吗?”
荀彧叹息一声,挣脱刘备之手,拜倒在地:“罪臣荀彧,拜见陛下!”两行眼泪飞溅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