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王佐

安定、北地郡守主动归降,各留原任。

在田豫讨宋建、上郡战休屠、朱樟战河内,战事最紧张之时,大汉天子刘备离开洛阳南下,大出袁绍意料之外。

刘备所率二军,刘猛留洛阳,归关羽节制。典韦摧锋军随刘备南下。许褚横野军和太史慈射声军自中京向颖川行进。

袁绍谋于麾下:“刘玄德南下,莫非欲攻荆州?”

田丰皱眉道:“不可能是动用军事手段,或为攻心之计。如今东汉主已平关中,垂定凉州,羌氐归服,张鲁稽首,挟此兵威南下,臣恐刘景升会不战而降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袁绍吃惊道:“刘景升跨蹈汉南,有精兵十万,当不至于如此吧。”

田丰捻着胡须道:“刘景升已奉东汉主正朔,君臣名分已定,只要东汉主不过分逼迫,以刘景升自守之志,即使不归降,也会作壁上观,不再陈兵荆豫边境威胁东汉主后方了。”

刘备自从冒险讨灭曹操后,一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竟是无隙可乘,让田丰有些气馁。

魏国文武密议良久,除了拼命催促轲比能出兵外,一时拿不出更好的方略来应对刘备的威胁。

刘备派使者至襄阳,呼楚王刘表,欲与其会于鲁阳。

刘表接见使者,听了刘备旨意,心中惊疑不定,询问亲信重臣意见。

楚王傅刘先道:“凉州垂平,朝廷之患唯有河北。魏国在,大王安。勿忧朝廷对荆州不利。鲁阳之会,臣愿代大王前往,大王安坐即可。”

刘先对刘备观感一直不佳,现在仍旧采取不合作态度。

侍中邓义持不同意见:“国家雄才大略,既提出鲁阳之会,怎能接受大王不往?若大王不往,如何安国家之心?为免北伐河北关键时刻,荆州出现突发事件,国家或会先行削藩。届时,荆州当朝廷大军,魏国真会相救么?”

邓义是个鸽派,以前刘备刚据有中原四州之时,就支持与刘备结盟,现在更是对朝廷心怀善意。

章陵太守蒯越则支持刘先,侍有袁绍在北,认为:“唇亡齿寒,魏国岂会不救?有魏国在,朝廷岂会先伐我?”

邓义反驳道:“若魏主真懂此理,曹孟德不会失兖州,韩文约不会失关中。殷鉴不远,魏主实不可靠。臣建议大王前往鲁阳,深表荆州不背盟之心。”

刘表默然,问道:“若陛下索要质子,该当如何?”

邓义脸皮微微抽动,心知刘表是爱惜幼子刘琮,担心朝廷索要刘琮为质子。这种儿女情长跟魏主袁绍救援曹操前夕,因幼子生病而耽搁,不相上下。

尚书令蒯良凛然道:“大王,国事为重,岂能爱一子而忽国事?”

蒯氏兄弟,观点不一。蒯越偏向自立、自保,蒯良则认为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势在刘备,已不可阻挡。

刘表无言以对。

综合麾下文武意见,参与鲁阳之会的鸽派明显占据上风。

刘备的旨意不容违逆。这是其麾下大军战无不胜铸就的赫赫威名,也是其恢弘大度宽仁爱士形成的仁德之风。

哪怕是最有英雄之气的文聘、黄忠,也没有一定要铁了心与刘备血战到底的想法。如果刘表决心抵抗,两人自然会英勇作战,绝不会背主投降。然而若是刘表愿降,两人也会听令行事。

既然做了决定,刘表便不再耽搁,调集了刘磐、文聘、庞季、黄忠等猛将率兵护卫,向鲁阳而去。

在等候刘表的时间里,刘备再一次来到颖阴。这是刘备今年第二次来到颖阴。刚从中京西上巡视颖川时,就来过一次。

虽然仍旧是轻车简从,但必要的保卫工作却不可少。颖川太守徐邈先行将颖阴戒严,街巷一空。

刘备在华歆、张昭、贾诩、郭嘉陪伴以及典韦、鲍出等勇士护卫下,再次到了高阳里。

里巷平直,地面整洁,虽值冬季,桑叶皆落,寒意萧瑟,仍有种恬静自在的出尘之感。

刘备命荀衍近前,道:“卿可叩门。”

荀衍忙跪倒:“臣弟愚鲁,不通礼数,其罪当死,乞陛下垂恩!”

天子驾到,谁敢不迎?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当诛。

刘备笑道:“卿且起。卿弟此前患病,朕带了御医前来,可为其诊治。”

虽是寒冬腊月,荀衍仍旧汗流两鬓,哪敢起来,叩头不止。

刘备命鲍出将他扶起。

荀衍只得上前叩门。

无人应答。

荀衍叫道:“文若,陛下驾到,还不速速开门!”声音中充满焦急和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