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虚虚地拍了一下皇帝的马屁,随即话锋一转道:“据臣等获悉,国子监士子以太学生陈东为首,在京诸曹庶官奉右司谏李光马首是瞻,众人谋定于近日在端门伏阙上书,彼时将共同叩请圣上下旨追诛蠹国巨贼,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陈东是何许人,赵桓没什么印象,但李光李泰定他还是有所了解的,此人是靖康变乱之后江南士大夫阶层的领军人物,和李纲、赵鼎还有胡铨并称南宋四大名臣。
赵桓不由偏头看向赵鼎,一个现任右正言,一个现任右司谏,两人可是正儿八经的同曹同列同僚,李光要搞事情,按理说赵鼎应该更清楚才对啊,为何此刻跟个没事人似的稳坐钓鱼台?
赵鼎被皇帝冷眼一扫,立刻明白这会儿该自己上场了,于是不慌不忙地说道:“启奏陛下,端门伏阙之谋,并非出自陈李二人。”
“哦?”赵桓一下子来了兴致,不由脱口问道,“主谋者何许人啊?”
张浚也在这个当口慢慢把头偏转过去,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瞪视着赵鼎,看得出来,他也是头一次听说伏阙上书的背后主谋另有其人。
其实张德远不用大惊小怪,赵鼎此前一直都在开封府衙担任典狱官,人家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情报渠道。
果不其然,赵鼎接下来不急不徐地吐出来六个字:知开封府聂山。
“聂山?”
赵桓暗自诧异,怎么会是他?
据史料记载,金军第一次南下时,聂山坚决主张抗战,曾冒死呼吁朝廷杀王黼、蔡京等人以谢天下,宋钦宗赞赏他有“周昌抗节之义”,遂赐其名为聂昌。
一个义胆忠肝之人,怂恿别人往前冲,自己却躲在幕后看热闹,历史和现实有点脱节啊,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以忠谏之名,行邀君之实……赵桓忽然想起赵鼎之前跟陈良弼说过的这句话,看来要想了解更多内幕,解铃还得系铃人啊。
他想到这里,冲着张赵二人歉然一笑,没话找话道:“方才只顾着叙话,茶水都冷了吧?来人啊,重沏新茶!”
张浚面前那盏茶溅落了不少唾沫星子,确实没法再喝了,浪费就浪费吧,好在赵鼎方才已经全身心投入进去,闻足了令其心旷神怡的茶香,多少也算对得起他那盏龙团胜雪了。
彩衣宫女再次将黑釉兔毫建盏端到面前的时候,张浚决定在皇帝面前吃一堑长一智,现学现卖赵鼎方才那套品茗动作,先是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轻轻缓缓地吁出去......可惜兀自忙活了半天,只顾着模仿动作,什么都没能体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