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读卷官而言,这属实是门苦差事。
虽然,读卷完毕,皇帝会赐读卷官宴于文华殿,以慰劳读卷官的辛苦,同时彰显圣恩。读卷官宴也由光禄寺造办,具体规制为:
每桌,茶食五楪,果子五楪,按酒五般,点心二楪,汤三品,添换猪羊肉各五斤,鸡肉二斤半,烧割猪羊肉各二斤,鹅一斤,菜四色,酒二瓶。
宴毕,还将赐钞于读卷官。
但这不足以偿读卷之苦也。
因殿试考生人数众多,皇帝不可能亲自批阅所有试卷,故任命有才学的大臣为读卷官。为保证阅卷质量,防止读卷官作弊,减小阁臣在阅卷环节的影响力,皇帝针对阅卷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对殿试阅卷的规则进行了完善。
殿试阅卷时间是指试卷弥封之后,到读卷官进读试卷之前的时间范围。
定初殿试阅卷时间并不固定,有时几乎没有阅卷时间,自永乐起,仅有殿试结束后的半日作为读卷官阅卷时间。阅卷时间如此紧张,且考生众多,很容易影响读卷官的阅卷质量和水平。弘治六年正式奏准,“读卷并放榜等项递移次一日”,此后成为定制。孝宗将读卷日期延期一日,读卷官阅卷时间延长,阅卷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
但只二日阅卷时间仍是不够用啊,年富力强者尚好,但官升至内阁大学士和五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怎么也得知天命之龄了,首辅蔡京甚至已年届古稀,又哪有这精力去仔细阅卷?却又没奈何,律制如此,该尔等之职,其他人可没这资历。
而且,殿试是皇帝主考,进士皆是“天子门生”,根本就没读卷官啥事,某种意义上说,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说不定那些被你压低名次的进士日后就位列中枢了呢?“秋后算账”虽不致于,但打压打压你们的后辈总可以的吧。
总之,这二日于读卷官们够折磨人,冯过这些准进士们可就算是彻底解放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