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逞凶者也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709 字 11天前

不多会,琴师放下胡琴,手里拿了一篮子走到桌边,嘴里说着一串串奉承话,这是讨要赏线。

唱戏是合法的,朝廷还设了掌律令的大晟府,以大司乐为长,典乐为贰。次曰大乐令,秩比丞。次曰主簿、协律郎。又有按协声律、制撰文字、运谱等官,以京朝官、选人或白衣士人通乐律者为之。又以武臣监府门及大乐法物库,以侍从及内省近侍官提举。所典六案;曰大乐,曰鼓吹,曰宴乐,曰法物,曰知杂,曰掌法。国朝礼、乐掌于奉常。

咳,当官的都带着一个长着两只又长又直的“翅膀”的帽子。那两个“翅膀”真是绝了,长的夸张,使戴帽子的人看起来像是唱戏的。

据传,太祖一次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事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太祖心中恼火,但不露声色。退朝后,他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的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的铁翅各穿出一尺多(此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并不戴。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交谈,就有些困难。自此以后,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保证了朝堂的严肃性。

除却大晟府,且有教坊司。教坊隶属于宣徽院,分别由使、副使、判官、都色长、色长、高班、大小都知等官员进行逐层管理。朝廷教坊ji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皇帝和王公贵族,其基本职能就是在皇帝举行的宫廷宴会上进行歌舞表演。

除了这些宫中、军中的官ji之外,各州府还有许多十分活跃的地方官ji。,秦楚地方官ji居于乐营集中练习歌舞,有专门的“乐营将”或“乐将”进行管理。大定沿承楚制,亦称地方官ji为“营ji”或“乐营子女”、“乐营ji人”,并“命伶魁为乐营将”。

譬如苏子瞻(轼)守钱塘,有官妓秀兰,天性黠慧,善于应对。湖中有宴会,群妓毕至,惟秀兰不来。遣人督之,须臾方至。子瞻问其故,是以“发结沐浴,不觉困睡,忽有人叩门声,急起而问之,乃乐营将催督之,非敢怠忽,谨以实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杨湜以此作为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的创作本事,胡仔已驳其非,但其中所云“乐营将催督之”,即地方官ji住于乐营,并受乐营将管束的说法却是合乎事实的。

这些地方官ji以其歌舞伎能服役于州府县衙,每当官员宴饮或迎送往来之时,总要找她们来唱词佐酒,这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交仪式。在这样的场合中,多是士夫文人即景填词,然后付诸歌ji,歌以侑觞。有时候歌ji们也会主动向士夫文人要索新词,苏轼的《戚氏》(玉龟山)就是因官ji在宴会上的索要而“随声随写,歌竟篇就”的。

杨万里为监司之时,巡历一郡,当地郡守设宴款待。有官ji唱《贺新郎》词,其间有“万里云帆何日到”之句,诚斋遽曰:“万里昨日到。”郡守认为这是丢了他的面子,于是“监系此ji”。

士大夫在官府有官ji歌舞侑觞,在家则蓄养家ji,每逢私人聚会或自娱自乐之时,便由这些精心调教的家ji来唱词助兴。这也成为大定士大夫私人生活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蓄养家ji之风起于汉代,遂盛于南北朝,到了大定,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以及时代风气所使,此风较以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歌ji阶层中人数最多应是市井妓,其中包括入籍的市井ji和不入籍的私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