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科举有新政

朱锐见众人又一次陷入了沉默不语的状态,稍作停顿后继续侃侃而谈:

“除此之外,朕尚有一言,众位爱卿需仔细聆听。须知万物诞生之始,皆存阴阳之分。同理可证,科举考试亦不应例外。既然世间万物皆遵循此阴阳平衡之理,那么科举考试也理应具备文武之别。朕经过深思熟虑,有意增设武举科考。如此一来,既能选拔出能文善武之才,又可使国家人才体系更为完备,从而更好地为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服务。”

“朕建议,和文举科考一样,武举科考也分为乡试和会试,也分别在上年的八月和下年的二月进行。”

大臣们听到这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

刑部尚书俞士悦说道:“武举虽好,但如何保证选拔出的人才真正有能力呢?武举的考核标准也难以确定,若只凭武艺高低,恐会选出一些有勇无谋之人。”

朱锐神色郑重地回应道:

“诸位爱卿需明晰,凡是在武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考中的人,皆可进入一个全新的学院进行为期三年的继续深造。这个崭新的学院朕已为其取好名字,唤作‘军事院’。”

“凡是在经过这三年深造后,能够顺利通过考核的人,朕将直接授予其最低千户的官职。而这军事院的教员,朕决定由那些现任或者已经退休的优秀将领来担任。至于具体的人选,就让兵部自行进行严格遴选,之后再上报内阁进行审批,务必做到公正、严谨、合理,让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进入军事院,为我大明培养出优秀的军事人才。”

于谦再次站了起来,说道:“皇上英明!比臣想的长远。军事院的设立可以让武举人才得到系统的培养和提升,确保他们具备真正的军事才能和素养。”

朱锐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另外,诸位需明白,读书人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只读那些圣贤之书。他们还应当深入钻研算术之奥秘、探寻天文之深邃、领悟地理之精妙!朕经过深思熟虑,意欲将文科取士的内容扩增至六科,新添算数、天文和地理这三科考核。”朱锐继续说道。

“凡是在经义、写作和策论这三科表现优秀的人,便可进入翰林院,在那里继续提升自己的才学与素养;凡是在算术、天文和地理这三科成绩卓越的人,则能够进入朕特意设立的‘科技院’。在那里,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我大明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朱锐的声音雄浑有力,在大殿之中久久回荡。

小主,

工部尚书高谷担忧道:“这些新学科从未在科举中出现过,如何保证其公正性和权威性呢?新学科的引入需要建立全新的考核体系和标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可能会引起混乱。”

朱锐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满满的耐心开始解释道:

“这个‘科技院’乃是朕亲自取的名字。其存在的主要意义便是培养技术类的杰出人才。朕在此提议,针对科举考试的学员,科技院先着手开办地质勘探科、水利科、武器装备科、造船科、建筑科等五个专业领域。”

“每个专业的学习时长同样也是三年,三年期满后,那些经过严格考核且顺利通过的人,将直接进入工部或地方任职。我们不必急于一时,可以逐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标准,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而且诸位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技术对于我们大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无论是地质勘探对于资源的探寻,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灌溉和防洪的意义,还是武器装备对于军事力量的提升,造船技术对于海上贸易和海防的推动,以及建筑技艺对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让科技院成为推动大明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源泉。”

“最后,朕要说明一点,科技司的学员并非只来自科举考试,有很大一部分要来自民间。因此,科技司还需要增加农科、商科、手工科三个专业,分别从民间招募学员。每年四月一号进行入学考试,每次每个专业各录取一百五十名学员,凡考试合格者入科技院学习一年,一年后考核合格者直接分配到各地的布政使司任吏员,负责地方上农业、商业以及手工业作坊的创办和技术支持。”

“科技院教授知识的老师,诸位要认真遴选。这一点非常之重要!”

“以上就是朕对我大明朝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具体想法。众爱卿可认同?” 朱锐的目光再次扫视着众人,期待着他们的回应。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自己的皇帝有如此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不仅要废除原有的科考,还增加了许多自己未曾尝试的领域。

此时礼部尚书胡濙说道:“启奏皇上,如此大改,今年春闱会试肯定是赶不上了,只能从明年开始执行。”

朱锐笑着说道:“那是必然。”

他接着说道:

“诸位爱卿,朕今日说了如此之多,朕也知晓你们或许一时间难以完全消化。不过没关系,朕已然安排人将今日所谈的内容誊抄了八份,你们每人一份。你们各自回去之后,务必好好看看,若有任何疑问或者想法,随时都可以来询问朕。”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曹鼐,语气郑重地说道:“曹卿,今日我们所谈的这些内容,需要刻不容缓地马上动手执行!你身为首辅,身负重任,朕自然到时候是要找你进行核实的。”

“另外,和翰林院一样,军事院与科技院皆归朕直接统辖。翰林院仍交由翰林学士许彬执掌。至于军事院,朕特命于谦担纲院长之职;而科技院,则委以高谷出任院长。”

曹鼐立刻起身,双手恭敬地拱起,郑重地说道:“臣领旨。臣必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圣恩!”

随后,众人齐声说道:“臣等告退。”

说完,这八位在朝中举足轻重的重臣依次有序地退出了乾清宫。

乾清宫内,朱锐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也有些忐忑。他暗自说道:“这科举改革算是基本定下来了,可是如何预防和惩治官员的贪腐,这着实让人有些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