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大刀阔斧的改革

再说郑城的日产公司,还有郑城轻汽公司,也都有客车的生产线。

之前虽然南河有地方保护,但也都是将所有的订单让这四家企业来分。

这四家企业中,宇通汽车的客车销量已经是国内的行业龙头,性能也是最好的,售后服务也最好。

轻汽公司的价格最便宜,但只能生产中小型的客车,作为公交车不太合适,但作为通乡的客车很受欢迎。

日产公司也主要做中小型的客车,因为竞争不过宇通,他们的重点还是乘用车。

嵩山客车之前还不错,但谁也没想到这些年下滑这么快,企业战略上屡次出现严重失误,错过了好几次机会。

张恪清忽然说道:“向书记,那就公开招标,对价格做出一些限制,我保证嵩山客车能够脱颖而出。”

向洋盯着张恪清:“你想让市里多给补贴?这样做很不公平,其他公司也一定会投诉。”

张恪清摇着头:“向书记,我没打算额外给嵩山客车补贴,靠着补贴来提升利润,这不是长久之计。”

“嵩山客车的问题很严重,技术不足,产能不足,品牌影响力大幅下滑,销售能力也大幅下滑。”

“现在有补贴,看似能盈利,但等到上头的补贴减少,省市的补贴消失,还是要陷入亏损,所以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我的想法是让嵩山客车彻底转型,不再生产那些不太好卖的零部件,而是改为从日产公司、宇通公司等采购,合并市里的轻汽公司,组建为嵩山汽车公司。”

“结合两个车企的技术优势,加上其他车企的技术优势,从而降低嵩山客车的生产成本,完成降本增效。”

“这样同时还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让两家国资的企业不必内部竞争,可以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