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个碑:
“大吴帝国第1派遣军勇士之墓。”
像这样的碑,
出发时,后勤部门送来了20块。
说是慢慢用,够用好一阵子。
不出意外,
此战临阵脱逃者40余人已被枪决弃尸荒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阳快落山之前,
派遣军营区正式锁门。
篝火、鼓乐、酒水、鸡鸭鱼肉、还有女营~
一夜下来,
又拖出去几十具尸体。
死因千奇百怪,
比如:
醉了被自己呕吐物溺死的、伤口大崩流血过多死的、摔死的、短枪走火死的、以及不知怎么死的。
……
经营随军杂货铺的商业部下属雇员,此时正在紧张的算账~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
雇员将手里的算盘一甩,潇洒复位。
提笔,
在账册写下:
“1778年,十月初四,于襄阳城西。第1派遣军共计消费8319两5钱,支付现银7444两,应收账款875两5钱。”
然后,
盖上自己的印章。
……
仁慈而慷慨的陛下首创了一个极其先进的商业循环。
表面上,
派遣军士兵的军饷、赏银极高。
但是,
财政压力并不大,原因就在于源源不断的回收饷银。
杂货铺什么都卖,只有酒水一项严控,但,派遣军不在其列。
从商业部门的统计看,
各军团消费总量排名:
第1名——派遣军团,及时行乐。
第2名——第2军团,士兵年轻,无家无业,敢于消费。
第3名——第4军团,兜里有银子~
在距离战场不远的汉水安全处,停泊着2艘隶属于商业部的大型楼船,灯火通明。
船上,
数百位雇员忙碌不停,满足士兵的购买需求。
最受欢迎的永远是吃的!
民以食为天。
打完仗,
一个班的弟兄们凑份子买几斤卤肉,几只烤鸡打个牙祭,不过分吧。
……
不过,
素来是购买主力的第4军团,这次罕见的没有心思消费。
仰攻虎头山,
全军团伤亡100多人,不算太高,但是对于一支纯血商贾军团来说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人都食不甘味,感慨战争之酷烈~
于是这帮人一夜未眠,决定抬大炮上山。
两列火把,
从山下插到山顶,提供照明。
一名从军前,
曾有码头从业经验的士兵,
负责喊号子:
“兄弟们那个吼嘿,抬大炮那个吼嘿。”
“加把劲那个吼嘿,轰砚山那个吼嘿。”
……
第4军团的士兵们轮番上阵,
将2门12磅加农炮拆开,硬生生靠人力抬上了虎头山。
他们不想再仰攻砚山主寨了。
打算隔着老远,用火炮轰。
虎头山山顶,海拔在300多米。
巧了,砚山海拔也在300多米,目测两座山坡高度很接近。
但距离有点远。
炮兵观察哨预估,可能4里半,甚至更多。
深夜没法精准测距。
众人一合计,决定先把火炮运上去!
黄肆很淡定,
他已经收到了水师的通知,
舰载重炮,无法轰塌襄阳城墙。
城墙厚度过于离谱。
里面的夯土层太厚,所以碎而不塌。
要取襄阳,
如果不想死太多人的话,必须取下砚山。
这一夜,
4军团咬牙切齿,派遣军醉生梦死。
……
砚山主寨,
清军远远望着灯火通明的虎头寨,默默无语。
良顺心情颇为低落,
他想不通,
那么好的地理优势,那么结实的石条堡垒,怎么就失陷的这么快~
当然,
他也想不通占据了虎头山军寨的吴军,此刻在搞什么。
山顶灯火通明,几百人忙碌个不停。
“大人,他们不会是想架炮轰我们吧?”
良顺笑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压根够不着!”
见众人不信,
他又强调:
“我用大将军炮试过,够不着,差着挺远。”
自重5000斤的大将军炮,乃国之重器,代表大清最先进火力。
众人瞬间松了一口气,
一夜无话,各自辗转。
……
次日清晨,
熬红了眼睛的众人,望着初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