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的每一条,背后都是浸透了鲜血的教训。
比如最简单的轻武器枪械的换装,作战人员需要坚持进行上百小时的实弹训练,以形成作战的肌肉记忆;
后勤需要完全更替弹药、枪支部件的战备储存和运输环境,完成配套的维修工具的替换,维修人员也需要重新培训,考核;
最复杂的,是必须验证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下,该型枪械和其他作战武器系统的配合度,有无明显的火力缺陷,装备在极寒、极热、失重、真空等等状态下,作战的可行性等等。
最后一点尤其重要。
咱们的战士出门,总不能背一把地面用枪、一把太空用枪、一把耐高温枪、一把耐低温枪、一把零重力枪、一把高重力枪,就算战士背的动,那弹药呢?班用重武器呢?重炮和作战机械呢?
小主,
夏国当前的很多武器,都不是作战性能最强的,但一定是通用性最好的。
这举例的只是一把枪而已,按照过去的经验,同样是以化学能为主的普通枪械,全军整体换装的时间可能就长达一到两年,若是换成电磁步枪等,那更是全靠部队的素质来度过周转期。
更别提那些上百万个零部件的战舰,数千种武器集成的控制系统和指挥终端,哪一处出现一个小缺陷,都是毁灭性的灾难。
在上述论证一切顺利的前提下,还需要确定一旦出现战争需求,新武器的产能是否跟得上,检修设备和人员是否充足。若换装期间突然出现作战任务,正在换装的部队能否自如切换双系统作战,后勤补给是否能保持顺畅,等等等等。
鉴于上述原因,根据夏国军总部规定,战争期间,允许小规模试点,严禁大批量换装。
而夏军的主力部队,过去这些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所以,全军的武器体系一直在进行局部小范围的试点和更新,始终没有进行规模化迭代。
直到归云大战结束,夏军才终于腾出时间,下定决心,将已经反复验证完毕的各型装备和武器,全面部署到主力部队中。
这是一次堪比风帆动力到蒸汽动力的版本大更新。
在侦察系统上,一款全新的侦察战舰,静波级815型侦察舰,正式入列。
静波级815舰完全摒弃了过去夏军固有的和引进的侦查技术,而是直接应用了两项前沿科技成果,分别叫做【量子纠缠感应阵列】和【六号晶体玻色子超弦雷达】。
头上顶着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球型发射体,静波级815由此有了一个有趣的外号:旋转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