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回:权势熏天蔽日月 苦心经营终成空

由于秦桧坚决执行了宋帝赵构的投降议和路线,宋帝赵构这时看到皇位稳固,社会也基本安定下来了,于是就对秦桧感恩戴德,非常宠溺。

秦桧也就巴结内侍及医师王继先,经常窥探观察宋帝赵构的动静,揣摩皇上的心事,然后悄悄告诉秦桧。因此皇上的一举一动都在秦桧的掌握之中,他是最懂皇上心事的一个人。同时,他每天上进珍宝、珠玉、书画、奇玩、羡馀等物品给皇宫,皇帝对他也是宠眷无比,经常让中使陈腆、续瑾赐给他珍玩、酒食等物品。

朝廷一众大臣都是秦桧的爪牙,因此更是呼风唤雨,竭尽所能巴结逢迎秦桧。

很快,机会就来临了,宋廷准备举办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许多人员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准备夺得头名。

此时宋廷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分别是解试、省试和殿试。解试又称乡贡,由地方官府考试举人,然后将合格举人贡送朝廷。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管,由各路转运司组织解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春季选日考试各地举人,获得第二年春季进京省试的资格。殿试由皇帝亲临殿陛复试礼部奏名合格举人,是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

绍兴二十三年(1154年)八月,宰相秦桧17岁的孙子秦埙按规定要在两浙路参加解试考试,主考官按照惯例将在两浙地方官员中选任。秦桧为了使他的孙子夺得状元,就派亲信找到平江府观察推官萧燧,许诺可以让转运司安排萧燧为主考官,但萧燧必须要给秦埙提供照顾,却被萧燧断然拒绝了。秦桧大怒,就在萧燧接到转运司文书,赶到秋试举行地秀州时,却被告知考官名额已满,就把他排除在考官之外了。

这些考官们一听大宰相秦桧的孙子要参加考试了,一个个万分紧张,必须想办法给他弄个状元。结果考官陈之茂坚决反对给他状元,说道:“我们判给他榜眼已经不错了!判给他状元,那么天底下还有公理吗?我们还怎么在朝廷立足呢!”于是他不顾其他考官的阻挠,把大文豪陆游擢拔为第一,秦埙列成了第二。考生们看到不学无术的秦埙竟然获得榜眼,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破口大骂。 即便是这样,秦桧仍然不满意。

秦桧老奸巨猾,诡计多端。他看到群议汹汹,说是考试不公平,他就故意理直气壮地把主持省试的人员批评一顿,然后向皇上建议说:“民众对礼部组织的这次进士考试意见很大,需要加强考官人员配备。这一次殿试,应当增加许多御史人员进行监督,看看哪个考官还敢胡作非为!”宋帝觉得御史台掌握“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之责,应该能公正一些,就同意了。

于是就把御史中丞魏师逊被任命为主考官(“知贡举”),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汤思退、右正言郑仲熊为副考官(“同知贡举”),权太常少卿沈虚中、监察御史董德元、张士襄等为参详官。这些御史台的官员虽然是监督者,但他们都是秦桧的同党,因此这次作弊起来更方便了,而且其他人敢怒不敢言。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三月,就在第二轮考试即省试中,本来陆游又夺得状元。这些考官本来是秦桧的同党,他们就找来陆游的试卷来看,发现其中有喜论恢复、言及秦桧的字眼,也就是说他的试卷中有反对议和、抗议金人的字眼。于是就以破坏议和为名,将陆游从进士名单中划掉了。从此,宋廷历史是少了一个卑鄙猥琐小官吏,多了一个名垂千古的大文豪、大诗人。

这样,秦桧的孙子敷文阁待制秦埙结果又被擢为第一名。考官们看到秦埙终于被列为第一名,就相视而笑。魏师逊等人第一次负责贡举考试,兴奋得告诉其他考官说:“吾曹可以富贵矣。”同时,秦桧伯叔兄弟的儿子秦焞、秦焴以及姻党周夤、沈兴杰等人全部高登上第,一众士子都议论纷纷,认为很不公平。

老奸巨猾的秦桧看到还是议论纷纷,就把主考官员进行了稍微调整:秦桧又上奏朝廷任命汤思退为编排,魏师逊为详定考官,其他官员基本位置不变。

三月初八,朝廷进行廷试,宋帝赵构出的题目是:“以师友之渊源,志念所欣慕,行何修而无伪心,何治而克诚。”

当时知识界存在着以赵鼎为首的两程理学传承者与以秦桧为首的两程理学反对者之争,宋帝赵构很在意这些。

宋帝赵构就把前三名的卷子拿来再看,发现省、殿试皆为第一名的秦埙与第二名曹冠的策论很显然都是经过大臣元老精心指导过的,很符合朝廷考试的主体内容及要求。秦埙的论文中,满篇都是他的爷爷秦桧、伯父秦熺的话语,就有点心生厌恶了。

于是皇上拿来第三名张孝祥的试卷来看,发现却是与众不同。原来他的试卷中写道:“往者数厄阳九,国步艰棘,陛下宵衣旰食,思欲底定,上天佑之,畀以一德元老,志同气合,不动声色,致兹昇平,四方协和,百度具举。”“今朝廷之上,盖有大风动地,不移存赵之心,白刃在前,独奋安刘之略,忠义凛凛,易危为安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孝祥这篇文章可谓是天衣无缝,八面玲珑。他几乎把所有人都夸奖了一遍,尤其是宋帝赵构和权臣秦桧。而且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贬低其他人。

宋帝赵构龙颜大悦,就以“主一德元老且及存赵事”为由,将张孝祥擢为第一,降秦埙为第三。几天之后,就让秦埙修撰实录院,在权力核心位置就职。这样,宰相、子、孙同领史职,真是前所无有的荣耀了。

然而秦桧权势熏天,贪得无厌。对于不附和他的大臣,一律进行驱逐。自从秦桧擅政以来,屏塞人言,蔽上耳目,士大夫中有名望的大臣,全部被他屏蔽去了远方荒蛮之地。凡是龌龊委靡不振之徒,一言契合,马上就由庶僚一二年间就荣登政府。虽然把这些人提拔到朝廷了,但也仅仅是给他一个办公室,经常跟着秦桧上下朝做个陪伴而已,当时人们把此戏称为“伴拜”。又命令这些大臣“不使预事,备员、书姓名而已。百官不敢谒执政,州县亦不敢通书问。”这些官员只是些聋子的耳朵------样子货,简直就是行尸走肉、木偶傀儡而已。只要他们敢于在朝廷上说一句话,秦桧就立即把他呵斥驱逐出去,简直就像奴隶一样。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把职位占住,到处宣扬秦桧的功绩,平时没有任何事情,就犹如闲散官员一样。因此自从万俟禼离开枢密院之后,十年之间参预政事的大臣只有四个人而已。

平时凡是上奏献言的大臣,他们上奏的不是歌诵秦桧功德的,就是按照秦桧意图攻讦中伤其他忠良大臣的弹劾奏章。许多大臣噤若寒蝉,准备进献言语的,担心触及忌讳,害怕谈论国事,就只能讨论一些销金铺翠、乞禁鹿胎冠子之类的荒唐言论来塞责而已。

为了让他的儿子秦熺进一步提升职务,秦桧就在十一月初,把权尚书吏部侍郎施钜提拔为参知政事,权尚书吏部侍郎郑仲熊提拔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来掩人耳目。同时把少保、观文殿大学士、充万寿观使兼侍读、提举秘书省秦熺,加恩迁少傅,封嘉国公。

宋帝赵构看到这种情况,担心他受到壅蔽,就给秦桧说:“近轮对者,多谒告避免。百官轮对,正欲闻所未闻,可令检举约束。”但是秦桧已经一手遮天,宋帝赵构基本上什么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