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虚张声势要亲征 赵鼎辞去秦桧归

赵鼎虽然和张浚争权夺利,反对御驾亲征、反对收复河南、河北中原失地,但是他为了继续享有荣华富贵,对皇帝赵构小朝廷还是忠心耿耿的。

当初,皇帝车驾回还临安时,有个内侍想把竹子移栽到宫廷之内,赵鼎看见了,责骂他说:“当年导致方腊起义的艮岳花石纲困扰之祸,就是由于你们这些狗东西惹起来的,而今你们准备重蹈前辙吗?”骂完之后,他就上奏了这件事情,宋帝赵构改容感谢了他的提醒。当时还有一名户部官由于进献钱财进入宫中,赵鼎把他召到宰相府大骂了一顿。第二天,赵鼎问皇上说:“户部那个人是因为献钱而进入宫中的吗?”皇上说:“是朕向他索要的财物。”赵鼎上奏说:“这个人不应当进献,陛下也不应当索求。”于是把这个人驱逐回到乡郡去了。

赵鼎当初在越地时,经常说治理天下应当以约束官吏恤民为首要任务,他经常说:“如果不从严约束官吏,那么再好的善政也不能施行,只有根除祸害然后才可以兴利为民。《易经》的《豫卦》中说,‘利建侯行师,乃所以致豫’。《解卦》解释说,王公在高墙之上用箭射击隼,获得了它,没有不利。也就是说,遇到危险而有所行动,行动之后脱离了危险,这就是解卦。”因此,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奸猾并息,民众安居乐业。他又说,应当在财务上把开源作为首要任务,而不能只是侵耗民众,这样他管辖的政府财赋也就富足了。

因此,宋帝看到将相不和,仍然舍不得赵鼎离开。他愀然不乐地对赵鼎说道:“卿只在绍兴,朕它日有用卿处。”

几天之后,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兼监修国史赵鼎,充观文殿大学士、两浙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绍兴府。

赵鼎前来朝廷辞别,皇上再次安慰了他几句。

这时,枢密院上奏说刘光世的大将马钦、岳飞的大将寇成等人率领大军,各自捕获逆贼五百多人,并已经斩首了。朝廷赐给刘光世、岳飞诏书说:“国家因为伪齐刘豫叛逆不道,狂狡乱常,因此才导致行师讨伐,这些本来是不得已的事情。我们只是讨伐威怀之略,不是专务诛伐杀戮。这是因为考虑到中原之民,皆是吾的赤子,只是迫于伪齐暴虐逼迫的原因,前来侵犯王师,如果不是阵前交锋的话,怎么能忍心诛戮他们呢!即便如此,朕也广列好生之德,开皇天悔祸之衷。希望众卿能明体朕怀,深戒将士,务恢远驭,不专尚威,凡有俘擒,悉加存抚。这样他们就会像古代戴国、商国的民众那样,更加坚定思归之心。如果能早致中兴,是为伟绩。毋致贪杀,负朕训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朝廷对一些大员进行了人事调整:观文殿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秦桧前来行在所讲筵供职;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吕颐浩为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仍赴行在奏事。

未曾想到,秦桧来到朝廷掌握大权之后原形毕露,左司谏陈公辅十分后悔当初听信秦桧的蛊惑弹劾赵鼎。

因此,左司谏陈公辅看到秦桧等人来到朝廷,非常担心朝纲败坏,就上奏说:“朝廷所崇尚的东西,士大夫就会追随它;士大夫所崇尚的东西,社会民众风俗就会追随它,因而不可不慎。国家在嘉佑以前,朝廷崇尚大公之道,不营私意,不植私党,因此士大夫以气节相高,以议论相较可否,未尝互为朋比,以至于雷同苟合。可是自从熙、丰年间以后,王安石之学,被着为定论,自成一家,蔡京援引这个定论,挟有绍述之说,于是士大夫靡然而同,风俗就大坏了。后来仰仗陛下的天资聪明,圣学高妙,痛革积弊,才改变了天下党同之俗。然而现在的朝廷之臣,不能上体圣明,又复辄以私意取程颐之说,还把它叫做伊川之学,相率而从之,是以趋时竞进,饰诈沽名之徒,翕然胥效,倡为大言,转相传授。伏望圣慈特加睿断,明察群臣中有为此学鼓扇士类的人,全部屏绝他们。明诏天下以圣人之道着在方册,学者但能参考众说,研究至理,各以己之所长而折中的,则道术自明,性理自得了。”

后来皇上在张浚的奏章上批旨说:“士大夫之学,宜以孔、孟为师,庶几言行相称,可济时用。览臣僚所奏,深用怃然!可布告中外,使知朕意。”

却说伪齐刘豫内心知道金人有废除自己的计划,于是在这年冬天,派遣皇子府参谋冯长宁请奏于金,准备建立淮西王刘麟为太子,以试探金人的意思,金主告诉他说:“金先帝所以立你的原因,是考虑到你有德于河南民众,能服人心。现在你看看,你有德望吗?我怎么没有听说呢,以后我将派人慢慢咨访河南百姓以后再确定谁是河南之主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