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伦的设想中,从内地行省招募的屯垦兵,将隶属于军籍,区分于民籍,即可以在享受民籍该有的待遇基础上,也能够享有汉军正规士兵应有的一切优待。
这种优待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汉军官兵犯法,是受军法处置,在刑事审判权上有一定的独立;又比如汉军的子女入小学堂,朝廷是免一切费用的。
因此王伦的计划是,过了新年和元宵节后,就将一些梁山旧将派向各行省,负责与兵部接洽,招募并训练余丁民兵,然后带到东北来。
很有可能这些屯垦兵赶不上明年的农事,所以朝廷还需要抽调运送来大量的粮食,粮食问题王伦打算让李俊负责,继续从大越、暹罗等地购买低价粮食,通过海路向辽东运来。
因此除了旅顺港、卢龙港之外,朝廷还要在辽东半岛寻找、修建一处大港口,同时要继续修缮官道、驿站,只有交通便利了,才能够让屯垦兵们的生活更便利。
可以说王伦将这件事考虑得相当周全,他甚至计算了每个到来的屯垦兵组建家庭的大致开销,朝廷因此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产生的开支,那么朝廷每年能够支出多少用来做这件事,从而确定了每年可以迁徙的人口。
这就是王伦不遗余力推广算学带来的好处,数字总是一目了然的,而在朝廷每年迁徙定量人口、产生了开支后,又可以通过赋税获得多少财政收入,王伦同样大致进行了计算。
这种事情本不需要计算经济账的,因为文武官员们都清楚,前期哪怕朝廷在东北产生大量的亏空和补贴,只要能够安稳了东北,这件事就是利大于弊,而且是远远大于的。
按照王伦的计算,一个屯垦兵到来后,三到五年之后,朝廷对于个人的支出就可以减少一半,毕竟屯垦兵肯定是要开荒,朝廷也要对新开垦的土地进行免税。
但只要有了人口,加工业、手工业、商业也会跟着繁荣起来,这就是最大的利好。
东北不似燕云十六州,后者本就是中原熟地,朝廷略一号召,河东、河北甚至河南、山东的百姓就自发愿意前往定居,目前朝廷的人口总体是向燕云十六州流动的,王伦就得大肆鼓励百姓们走得更远一些。
他从来不怀疑汉人的开拓精神,而且王伦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加相信汉人的进取心,他觉得只要朝廷保障了基本的权利和安全,肯定会有百姓愿意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