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从安徽芜湖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吴奇

院士之路 钩藤草 3042 字 11天前

1982年,吴奇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化学物理专业。

同年2月,他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学习,师从朱鹏年教授。

1987年9月,吴奇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哲学博士学位,继续在该校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至1989年5月。

求学之路解码

吴奇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吴奇在芜湖市第一中心小学的五年制教学改革试点班接受教育,为他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在学术研究中很少因计算出错,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中学复课后,吴奇进入芜湖一中学习,遇到了一批从大学下放到中学的老师。

这些老师让他在“文革”的混乱环境中仍能获得较完整的中学教育,使他储备了足够的知识,能够顺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中学阶段培养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为他后续的高等教育学习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实力强劲的研究型大学,其在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方面实力突出。

吴奇在该校近代化学系化学物理专业学习,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严格的学术训练。

这不仅让他掌握了扎实的化学物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他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为他日后在高分子物理化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吴奇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学习,师从朱鹏年教授。

导师的指导对于吴奇的学术成长至关重要,朱鹏年教授在学术上的造诣和经验为吴奇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指导。

在导师的引领下,吴奇能够深入学习和研究高分子物理化学领域的前沿问题,接触到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他的学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吴奇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

这一阶段的研究经历,使他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高分子物理化学领域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吴奇可以独立开展研究工作,与其他优秀的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积累丰富的研究经验。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础学科的学习,这使得吴奇在国内学习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为他在海外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美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吴奇在海外留学期间,能够参与到先进的科研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实践与创新的培养方式使他能够在高分子物理化学领域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他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院士从业之路

1989年至1992年,吴奇在德国巴斯夫公司工作,先为洪堡基金会Fellow,在Dieter Horn博士的指导下同Wolfgang Schrof博士合作一年;后获永久雇用,担任固体和高分子物理部、分散体系组激光光散射实验室主管。

1992年,吴奇辞去德国巴斯夫公司永久职位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任英制讲师(Lecturer)。

1995年,吴奇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

1996年至1999年,吴奇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1996年,吴奇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3年,吴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吴奇担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低维物理与化学研究部主任。

2005年1月起,吴奇受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从业之路解码

吴奇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在德国巴斯夫公司工作期间,吴奇先作为洪堡基金会Fellow,有机会在优秀导师的指导下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

这使吴奇接触到了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激光光散射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后来吴奇担任激光光散射实验室主管,进一步锻炼了他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为他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种在企业中获得的实践能力,使吴奇在高分子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中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各种实验技术,获取准确可靠的研究数据。

巴斯夫公司作为化工领域的知名企业,为吴奇提供了一个从工业应用角度看待科学研究的机会。

在企业的工作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到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他在后续的学术研究中更加注重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对于吴奇在高分子物理化学领域取得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吴奇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高校,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优秀的学者群体。

在这里,吴奇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了解到国际上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方向。

这种频繁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还为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他在高分子物理化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教学工作对于吴奇的学术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