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规矩,御旨颁行,讲究严谨,绝非唐王李世民随意一句言语即可颁布。须得李世民宣召后,密旨传递至中书省,此间考核严谨非常。
初则由中书令分左右二相,当时正是杜如晦与房玄龄双雄,二人细细研商此事。其后再传中书侍郎,与众中书舍人共谋,世人唤此法为“五花判事”。
事毕无错漏,则交由中书舍人中最资深之老儒制诰书写,其余舍人纷纷署名。最后御旨方能呈递李世民审阅,落玉玺之印,成一纸天条。
然则并非每次圣意皆如此繁琐。帝王心情舒畅之时,封赏部下,中书省往往不敢违逆。今日,李世民之命如巨石投水,荡开巨澜!
“帝上三思!”
“微臣以为,程县子确乃功高盖国,然不过十五六载,若骤担重责,实乃大冒险之举。”
首先发声道者,便是长孙无忌。
此回程处佑功勋昭昭,连长孙无忌亦无法反驳,若非厚赏程处佑,恐怕皇帝还另有所图。然如今,程处佑竟一跃升为大都督及胜州刺史,此事长孙无忌万万无法容忍。
其故在于,程处佑早晚会重返京城,不能久留于胜州。一者,东突厥一旦平定,程处佑功成身退;二者,李世民必欲召回朝廷重用,不会让他外放。
正因为程处佑终将重回长安,长孙无忌才力主阻拦此事。否则待其还京后,胜州之职须让与他人,岂能剥夺程处佑官职?这对于立下汗马功劳之人,何等羞辱!
李世民势必将等同或稍逊一筹的官位授予程处佑以慰其心!想彼时,集大都督及刺史于一身之人归来长安,将何等威仪?
长孙无忌暗生忧虑,如此,恐更不利李承乾之局。早前李承乾私报程处佑之事,已惹皇帝不满。而今程处佑立下汗马功劳且手握重权,面对紧绷的二人关系,他会转投李泰门下?
纵上次程处佑婉拒李泰邀约,如今握有重权,李泰还会坐以待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