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消失殆尽

青衫儒客陆瑾,由侍卫狄仁杰搀扶,脚步微乱,步入了陆府,随后将府门牢牢合上。

关上门的那一刹那,陆瑾眼中的泪痕消失殆尽,换上的是一抹隐秘的笑容。嘿,李世明,你做梦也没想到吧,这局早已在我算计之中!

李世明饮完陆瑾炒制的玉露春,心神动荡,别有心思。而陆瑾佯装无知,倾谈中透露,此类珍茶唯有手中此包,世间难觅二处。

他诉说着这是茶中极品,自己不愿售卖,只作自酌。反复试探后,李世明终于相信,这独一无二的佳品在大唐境内无人能复。

随即,李世明携茶离去,陆瑾则露出悲痛欲绝而又暗含笑意的脸色!此乃巧妙推销之策啊。李世明那般骄傲之人,必将向众臣炫耀这难觅的好茶,这不正是昭告天下的绝佳广吿吗?帝王青睐的美物,何人敢言不佳?而此时正值采摘新茶的秋季,陆瑾只需略施手段呈于李世明眼前。

他并未虚言,炒就的珍茗仅此些许,悉数被李世明取走。然陆瑾尚可再炒!

那日醉月楼的纷争,李世明知之甚详,却故作不知。但看在这茶的份上,陆瑾不过被命闭门自省,已是莫大的宽恕。对陆瑾而言,闭门自省绝非责罚,反而是一种奖赏——并非禁足家宅,仅仅是不得出入山庄。

正好,趁此机会,他可以绘完地形图,并还有更重要的事等待处理。唯独未曾料及,此事过后,不仅是他身负责难,就连魏王李愔也被牵扯其中。

几日后,宫中传出旨意,涉及之人乃是蜀王李恪。旨意洋洋洒洒,大致是说李恪文武兼备,倍受李世明看重,故此任命他为益州都督,三日后即赴任。

此令一经宣读,在朝堂掀起狂澜!先前满篇赞扬寻常至极,因其为封赏时常前缀之词,然而重点却在最后一行!赴任之期,仅三天!

这意味着什么?这是李世明显示强烈的意图!他急于让王公子就封。

成年王子赴封地任职原是惯例,无异样。然李恪年不及十二,未成年便远赴封地,极为罕见!传说杨贵妃向李世明恳诉求情三日,却未能动其分毫,直至圣旨公布,李世明仍未与她相见。

自此之后,此事成定局,无法更改。而陆瑾却深知,李恪在益州之期绝不会超过一年,李世明不久将会召其回长安。

此乃显而易见之事,王子十二岁就封,便可拥有十年时间打理自己的领地。十年光阴啊!长安尚在争夺太子之位,假若此子励精图治,十载后实力几何?会不会如当初的李世明,待时机成熟,争夺太子之冠?

这事不能深想,李世明断不可能容许如此之事发生!因此,陆瑾笃信,李愔即便此刻离京,最多一年,李世明必召其返回益州。

李世明之意已明,旨在警示各王子,你们间的争斗已经开始波及更多人,再无收敛,皆需就地封王。

而给李愔的三天时间,无非是宽宏之举,容他告别亲友。据闻,后宫中,杨贵妃泣不成声,几次痛厥,李世明却视而不见。

帝皇家冷酷无常,果然不错。李恪得讯,心中万念俱灰。这一道旨意,几乎剥夺他登基称皇的念想。

不在京师的王子,意味着无缘太子宝座。不论能力大小,亦或嫡系庶出,只要太子不失,他们便始终只能是王子。

这是李愔人生中最沉重的一击!朝廷间对此各有揣测,恰逢陆瑾受罚与其前后脚,不少人怀疑是他设计驱逐李愔。如今陆瑾之名几乎成妖,状告太子,迫使蜀王离京,世人皆道他是李泰的忠诚追随者。

知情大臣均保持沉默,此事乃皇室忌讳,稍有不慎便会惹祸上身。不明真相之人对陆瑾多几分忌惮,与其为敌的人大多下场堪忧。而陆瑾并无辩解之意,对他而言,这些流言何尝不是震摄人心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