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朱和墭快使坏!

活埋大清朝 大罗罗 1598 字 3个月前

当然了,这种“买路钱”一样的税收得不重,而且税卡、税关也不多,不会对内外贸易构成什么影响。

但是因为税基广、税收成本低,所以总收入相当之可观!

除了和贸易相关的“买路钱”之外,广州朝廷的另一大财源就是“保护费”了,就是根据下面各个宗族的土地、人口去征粮、征兵。

另外,在广东“官私土地”上的私产,也要缴纳相应的“保护费”。

而收取“保护费”,同样是奉行“简单”和“尽收”两大原则!

没有谁可以不交“保护费”,连朱天王、朱和墭两父子在拥有的私产和以两人为首,搜罗了一批朱明子孙拼凑出来的“潮州朱氏”,也一样要交“保护费”。

同样因为“简单”和“尽收”两大原则,所以尽管“保护费”的费率不高,但是总收入却也不少。

而广州朝廷的第三大进项,则是官产自营——主要是官有土地的地租和东、南、西、北、内五大厂的利润。这部分钱搞起来就比较难了,朱和墭在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还专门组建了一个以庞太监、小公公、斯文白、于二爷、大波玲为核心的管理团队。

在海珠岛上的那十天,朱和墭的主要任务就是抓教育了。海珠岛上那座规模极大的慈度寺,现在已经被改建成了自然大学堂。不过这座学堂并没有学生,只是一群正在接受培训的教师。

朱舜水、顾炎武、屈大均,还有屈大均的从子屈华杰,以及澳门的主教罗文藻,组成了学堂的管理层。另外,还有通过去年的科举考试选出来的十几个“真学霸”组成了教师团。

朱和墭上了海珠岛后,首要的任务就是给这些人上课,指导他们自学成才;其次则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编写原儒学、算学、自然法术学等学科的教材;最后才是做他的“法术试验”......

而在黄埔岛上的这十天,朱和墭除了处理一些中书省送来的日常政务,就是盯着军校的教育、训练,以及新式武器的试验。有时候还会和诸葛军师、杨起龙、邱荣、陈上川、吴三畏等军事幕僚们一起商量军事改革或北伐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实在的,朱和墭的势力现在还处于草创初建当中。别看崛起得很猛,但是根基终究还没打好。他不像吴三桂和耿精忠那样拥有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拥有庞大而且盘根错节的军政集团。

他用来起家的老本,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义军集团”,说得难听一些,不过就是一群稍微有点理想的山贼罢了。后来拿下了揭阳县城,造反事业才算上了轨道,开始有比较多的读书人加入。财政上也稍微宽裕了些,所以朱和墭可以开始办学校、开工厂、建制度、兴军事。虽然开了不少“金手指”,还的确得到了几个能人的相助。但是发展的时间终究太短,积累不足,可以说是起步艰难。

等打下澳门、广州,朱和墭的事业才算进入了起飞阶段。有了广府的人口和从澳门天主教会还有广州城内的尚藩王府中掠来的财富,以及广府这个本就财源滚滚的贸易中心。朱和墭总算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