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育健康向上的孩子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年轻的父母扮演和承担着极其重要,而且无可替代的角色。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一桩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
可见,如何去爱孩子,本身就蕴含着非常深奥的学问。所以我们说,爱孩子,首先应该从改变自己做起!做父母的必须明白,并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才是爱;也不是所谓的“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害”、“棍棒下面出孝子”……
那么,父母亲到底怎么做才是真正得爱孩子呢?
幼小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岁月在这张白纸上面划上什么痕迹,描上什么颜色,决定着他(她)最终将成就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周围人群对孩子的影响;而与孩子朝夕生活在一起的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好多时候并不需要父母说什么和有意识地做些什么,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将他们的行为方式学到手了。这就是所谓的“潜移默化效应”,这种效应既看不见,也摸不到,但却在不经意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孩子。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都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而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旧时的人们习惯于采用虚岁来记年龄,所以应该说的是两岁看大,六岁看老。说的是,一个人长大以后是否有出息,两岁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一个大概;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六岁的时候已经基本定型了。这种说法固然不能说绝对正确,因为入学之前的孩子毕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但却足以说明,一个人的基本性格是在0~6岁之间形成的。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每一个人可塑性最大的时候是婴幼儿时期,因此,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基本性格。正如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基本性格虽然在以后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中会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改变,但却永远也不可能彻底跳出从小养成的那个基本框框。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每一个人的性格与其遗传因素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更多的还是后天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所谓的性格就是日久天长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而已,但决定着每一个人人生价值和事业成败的却往往正是他的这种独特的行为习惯,所以就有了“性格决定人生!”这一说法。
学前期恰好是孩子基本性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包括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基本人际关系的认知与交往常识……将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乃至整个人生。孩子在婴幼儿期接触最多的是他们的父母亲,这就更加彰显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除了父母之外,其他家人(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等等,也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与父母亲对其幼小孩子的影响相比,其他人的影响程度都是微乎其微的。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她)入小学、升中学……,逐渐越来越多地离开了父母的视线。而他们懂得东西也越来越多,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主见,再也不是惟父母命是从的可爱模样了。但请您不要忘记,您还必须得做称职的父母,只是做的方式必须要慢慢地有所改变,更多的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彼此的沟通中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需要切忌的一点是: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做父母的还必须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尽可能地利用新的知识和社会观点来充实自己。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方面可以使自己不断地汲取到更多知识的营养,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全家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能给孩子做一个勤奋上进的好榜样,也使他(她)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而且最重要的是,阳光向上的知识型父母还能确保与孩子进行更顺畅的、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沟通。否则,持续不断地接受文化知识和受社会新生事物影响的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已经落伍了,什么也不懂,他们也就不愿意将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与父母交流了,从而出现了所谓的“代沟”。一旦出现了“代沟”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而避免出现“代沟”的唯一办法就是父母亲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确保永远都能够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不要与社会的发展脱节。
在此,我引用前些年盛行的一套美式英语教材《走遍美国》中的一句话:It not easy to be a mother!直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做妈妈很不容易!
小主,
看来,做母亲不容易并不是国人的专利。不过我倒认为,这句英语应该修改为:It not easy to be a parent!做父母很不容易!
固然,做父母真的很不容易,而想要做称职的父母就更不容易了,但每一对父母却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磨练,争取做到称职;因为这既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当然,父母们也大可不必过于紧张。事实上,抚育孩子尽管责任重大,而且非常辛苦,但更多的却是无限的快乐和幸福,问题是看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为人之父母,不可以,也不应该为自己在抚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而有丝毫的抱怨和不耐烦;孩子是上帝赐予你们的礼物,让你们有幸分享和见证他(她)成长的每一刻,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啊!要知道,时间一旦流逝之后是不可能回返的,所以,一定要珍惜孩子在自己身边的每一天,珍惜自己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日子,珍惜可以使他(她)有所获益的一点一滴的教育和引导的机会!只要你们这样做了,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之后,你们才能没有遗憾,你们和孩子也才能彼此都留有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一段回忆!
在此,请所有做父母的一定要牢记:你们也许给不了自己的孩子高贵的出身、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是你们大可不必因此而自责;这是因为,只要你们有能力塑造孩子优秀的性格和人品,培养他(她)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专注的学习精神;那么,你们就是天下最好的、最成功的父母!而这些,你们只要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还请所有做父母的明白:人过了40岁以后,大家见面以后聊天的话题往往都是各自的孩子了。所以,如果在40岁以后能够以自己的孩子为荣,那么你们就是成功的父母!反之,即使你们自己也许很成功,但你们的内心深处却会永远地留下对自己孩子不可弥补的遗憾!
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为能够让你们引以为荣的人才一定是有方法的,让我们以聊天的方式开始吧。当你们细心地品味了以下各节所介绍的内容之后,相信你们会获得不少有益的知识!
相信,此书将会为你们成为成功的父母助一臂之力……
话题1:你们准备好做父母了吗?
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是人的一生中必然会经历的事情。当年轻的夫妻准备生孩子前,一定要非常慎重地认真想一想:我们做好当爸爸妈妈的准备了吗?我们已经拥有了当称职的父母必须具备的才能和知识了吗?
这里所说的“准备”二字,既包括经济方面的准备,也包括思想方面的准备和生活能力与知识积累方面的准备,而后面的两个准备尤其重要。如果扪心自问,你们在这些方面的准备还没有做得很好,那就先不要考虑生孩子的事情,而应该做的是好好地充实一番自己。这是因为,孩子的到来就意味着你们将会增加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襁褓中的小生命需要你们的培养和教育才能长大成人。因此,必须得在做好了各方面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你们才有权利,也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地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你们的孩子也才有可能在温馨幸福的家庭中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为一个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
话题2:不要着急,小东西会一天天长大的
尽管做好了喜迎新生命的各种准备,但是,当孩子真的到来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让初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妻感到非常地手忙脚乱一阵子。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时间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来保护这个幼嫩的小生命,之前从书本上学习的育儿知识好像并没有多大用处了。好在眼下大多有月嫂,或者老人照顾,倒也可以省心不少。只要处理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小东西就会慢慢长大,做父母的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和焦虑。
母乳是孩子天然的和最理想的食品,其营养成分是任何一种高级配方奶粉所不可能达到的;而且,母乳喂养还有利于母亲的身体恢复和孩子的情感需求,并有利于建立最和谐的母子关系;因此,只要有条件,就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母乳喂养的时间最好能满两年,所谓孩子6个月以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其实6个月以后的奶水不是没有营养了,而是没有了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6个月前一般不会感冒。但是,6个月以后的母乳不但同样有营养,而且其营养价值仍然是其他任何食物都不能够替代的,只是此时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了,所以要科学地逐渐给孩子添加辅食;可以先从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块状食物,再到和大人差不多的食物。而母乳也应该从孩子最初的主食,逐渐转变成辅食,最后再成为孩子的临时性加餐。一般到2岁左右,就可以彻底断奶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外,如果是母乳喂养,完全没有必要就像有人撰文说的那样,需要间隔2~3小时才能喂奶一次。尤其是还处于襁褓中的婴儿,更没有必要限定时间,只要孩子睡醒了就要喂奶。实际上,在母乳喂养情况下按时喂奶是一个误区,不但不利于母亲下奶,而且还会导致孩子过度饥饿,对孩子生长也不利。笔者哺育女儿的时候,曾经受此误导,故在此权作经验之谈。
话题3:一定要克服困难自己带孩子
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特殊礼物;自己带孩子,是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一段经历;而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能够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也是他(她)童年生活中最宝贵的时光,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异常重要。因此,除非是工作方面的原因实实在在得无奈,就一定要克服困难亲自带孩子。
当然,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正值雄心勃勃发展创业的黄金年华,要想亲自抚养尚在襁褓中嗷嗷待乳的孩子慢慢长大,期间艰辛固然不可小觑,但当自己看着稚嫩的小宝贝一天天长大,慢慢地开始懂事,却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此外,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长大,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只有在建立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才有可能比较容易地与他(她)进行顺利的沟通,才会彼此之间毫无芥蒂其乐融融。总之,尽管亲自带孩子必然要付出很多,但却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有人会说,送到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老爷姥姥那儿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这样自己不就解放了吗!抽空回去看看也就行了。但有一点却被年轻的父母给忽略了,那就是:孩子与爷爷奶奶或老爷姥姥毕竟是隔辈人了。老一代人固然对孙辈疼爱有加,但有些时候,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难免与时代的发展有些脱节,带孩子的观念和教育孩子的理念很可能还是原先的老一套办法,而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一定有利的;而且大多数的老人都会过度地溺爱、娇惯孩子,这样也会使孩子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如果再想纠正就很困难了。此外如上所述,如果孩子不是父母亲自带大,或多或少地总会影响到以后毫无芥蒂的亲子关系,可谓得不偿失。
当然,身边有人帮忙照顾孩子是件很好的事情,但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是照顾孩子的第一把手。即使自己再辛苦,也不可以将大部分的照顾任务推托给他人。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她)是一刻也不愿意离开妈妈的。但如果迫不得已,孩子与父母短暂的分离几天还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在所难免的。就一般而言,孩子越小,离开父母,尤其是离开妈妈的时间就应该越短一些。一岁之内,这个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一天;两岁之内,不要超过两天……以此类推,在孩子上小学之前,不应该超过一周。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焦虑情况,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非常不利。
话题4:要学着读懂孩子的心灵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扇门,做父母的只要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奇迹就会发生。反之,如果你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
有人认为,很小的孩子什么也不懂,大一点儿的孩子才有思想,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对于自己的吃、喝、拉、撒、睡等基本需求也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因此,父母,尤其是母亲必须留心观察孩子的需要,细心地照顾好孩子,注意一些条件反应性习惯的养成,比如养成喂奶前把尿的习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她)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加,这时候,母亲要学会利用眼神和肢体语言与孩子交流,要以非常轻松愉快的语气多和孩子说话,这样,孩子的反应能力会大大提高,学会说话的时间也会早一些。孩子再大一点儿以后,慢慢地会学会许多本领:学会翻身、坐起、满床乱爬、做一些滑稽可爱的动作、蹒跚地走路、咿呀学语、鼓捣玩具……他(她)的心里活动越来越多,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这就提醒父母需要更加留心地学习,确保尽可能地读懂孩子心灵,以引导孩子快乐地成长。
这里,父母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切忌不要以成人的经验和标准来要求孩子,并由此来判断孩子可能或应该做什么;孩子可能或应该做什么,应该符合孩子心理发育的特点。孩子有他(她)自己的心灵密码,父母应该和必须做的是学会读懂孩子的这些密码。
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太小,除了吃、喝、拉、撒、睡什么都不懂。事实上,小孩子心里的灵动,有时候是父母意想不到的。记得我女儿在刚学会翻身以后不久的一天上午,发现她爬在床上专注地看着窗外,左肘支在床上,右手慢慢地左右摆动着。我很不解,就顺着小家伙的视线看去,发现窗外已经掉落完树叶的杨树枝条正在微风的吹拂下不紧不慢地摇摆着……原来,她在模仿树枝摆动呢!
小主,
一天,爸爸吹了几个气球(当时她学会坐了),给她面前放了一个,她笑了,马上伸出右手抓住;又放了一个,她毫不犹豫地伸出左手也抓住了;当将第三个气球放在她面前时,她收住了笑容,看着这个诱人的漂亮气球,然后看看左手里的气球,又看看右手里的气球,稍稍迟疑了一下,突然往下一哈腰,竟然张开小嘴巴去叼放在面前的这个气球!真是太有意思了。
女儿两岁多的时候,一次见我给她爸爸写信(当时她爸爸出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对我说:“妈妈,我也要给爸爸写信!”
我明明知道她一个字也不会写,但仍然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马上给她纸和笔。只见她学着我的样子端坐在书桌前,很小心地将稿纸(就是小学生写作文用的那种纸)铺平了,然后非常认真地开始在上面划线条,每一行方格上划一条,从头到尾,划得特别均匀。一张稿纸全部划满后,她说:“我写好了,和你写的一起寄给爸爸吧!”
我问她:“你给爸爸写了什么呀?”
她很认真地说:“我写的是:爸爸我想你啦,你快回来吧!”
就这样,我们母女俩的信一起寄到了远方爱人的手里。当然,女儿信中的内容我已经在我写的信中进行了“翻译”。后来,我爱人出差归来时,将这封信完好地带了回来,成了我们家的一件非常宝贵的珍藏品。
我在这里讲这些小插曲的目的,只是希望父母亲能够从中解析一些小孩子的心灵世界,并且一定要学会用自己无私的爱心,精心呵护孩子那特别纯真美好的心灵;一定要尽量地了解他(她)的所思所想,并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和赞赏。
然而在事实上,我们大概永远也不可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小孩子的内心所想。但不要紧,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就可以了。记住,在抚育孩子的每一天里,都要尽量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地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然后有针对性地适当做一些有益的引导和游戏,这对于幼小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她)可以应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孩子的沟通在这个阶段会容易许多。但是,当孩子进一步长大,开始有了较强的独立思考意识之后,读懂孩子又会变得困难起来。所以,做父母一定的要牢记一条宗旨:要想读懂自己的孩子,必须放下家长的“架子”,永远做孩子的好朋友。这样,孩子才愿意与你敞开心扉,你才能实时掌握孩子的所有想法,从而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以必要的督促和提示,确保孩子能够一直沿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学习不认真啦、捣蛋让人嫌啦……,但事实上,这都怪不得孩子,而是做父母的太不及格了。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扇门,错就错在你没有找到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那把钥匙,所以总觉得教育孩子无从下手。
读懂孩子,是一门艺术。作为父母,一定要掌握这门艺术,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努力争取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都可以轻松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同喜同乐,或者可以说,是和孩子共同成长。
话题5:健康永远比聪明更重要
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一对父母的最大愿望,但你必须明白,如果一定要将两者权衡取其重时,健康远比聪明重要得多。因此,父母应该随时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确保他(她)拥有一个非常健康的体魄,在此基础上,再关注孩子在其他技能方面的培养。
试想一下,一个智力超常,但成天病殃殃的孩子,你还能希望他(她)成长为多么有用的人才呢!当然,身体状况很差,但颇有建树的例子国内外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我国的张海迪,以及残奥会上那些身残志坚,不屈服于命运的人。他(她)们的成功固然让人由衷地敬佩,事迹也感人至深,但且不说他(她)走向成功的每一步该是多么得不容易,又有哪个做父母的会不为自己孩子的艰难成长而不泣血呢!我想,倘若可以用那些辉煌的成功来换取孩子的健康的话,100%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做这个交易!然而,一些事情一旦成为事实,又岂能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呢。所以,关注孩子的健康应该是每一对父母的首要责任,也是最大责任。
孩子健康,全家安逸!只有在安逸和谐的情况下,所有的家庭成员才能安心地做好各自应该做,和必须做的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