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晶体管构成了芯片内的各种逻辑电路、存储单元和其他功能模块。
如果在没有超凡量化的某片大地上,芯片类的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然后等待技术大爆发完成技术突破。
但是,在这片大地上,科技的发展是被超凡以一种倒反天罡的方式进行大爆发,也就是先莫名其妙的出现黑箱科技(基于异常性质的爆发的黑箱科技),然后泰拉人就只需要研究发展这些黑箱科技就行了。
这是一种反直觉,反逻辑,反规律的路线。
但是……
泰拉黑箱科技就是这样子的。
泰拉人只需要等待黑箱出现然后破解就行,但是作为这片大地的黑箱科技,它们的出现和爆发的成因就要考虑很多事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修之所以认为这芯片工艺超乎寻常,是因为其上面的集成电路密集到让他都觉得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现代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极其庞大。
这些电路不仅仅是简单的金属线,而是集成了无数微型元件,每一个元件都精密到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程度。
14纳米工艺可以集成约19亿个晶体管。
7纳米工艺则可集成约41亿个晶体管。
5纳米工艺更是可以在更小的面积内集成约118亿个晶体管。
在不依靠黑箱科技和不考虑量产的前提,现代泰拉的水准大概就是5纳米工艺,如果想要进一步突破,要么用3D堆叠技术,通过垂直堆叠多个芯片层,在更小的面积内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和功能,靠堆叠技术实现量的突破。
要么就用量子计算机所使用量子位,而非传统的晶体管,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状态,两个或多个量子比特可以通过纠缠态连接在一起,这种纠缠态使得量子比特之间可以瞬时传递信息,无论它们相距多远,而量子干涉效应则能进一步正确计算路径的概率,同时取消错误路径的概率,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传统芯片通常通过晶体管密度和数量来衡量其性能,而量子芯片则依赖于量子比特的数量和质量。
前者靠技术密度量和数量,后者则是靠着量子的叠加态,纠缠态和干涉效应来实现质的突破。
现在非黑箱科技的量子处理器有53个量子比特,能够在200秒内完成经典超级计算机需要1万年才能完成的“特定任务”。
但是其上面还有各种桎梏因素存在。
泰拉特有倒的反天罡黑箱科技发展路线上,也有许多的黑箱并未被彻底的解明,这些未解明的黑箱,也是“异常”的一种表现。
夏修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这雕像里面的芯片,绝对运用黑箱科技制了。
这里面的集成电路的密度已经远远超越了5纳米工艺的水平。
上晶体管的数量和布局之密集,已经超出了他对现代泰拉科技的理解范围。
仿佛是一片微观的城市,电路与元件交错纵横,如同摩天大楼般屹立,彼此连接,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
芯片表面的电路纹理不仅密集,还具备高度的立体结构。
细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电路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大量的堆叠和交叉。
这个芯片明显运用了3D堆叠技术,通过垂直堆叠多个芯片层,在有限的面积内集成了更多的晶体管和功能。
这种技术使得芯片不仅在平面上显得复杂无比,垂直方向上的结构更是让人感到震撼。
晶体管的布局不仅紧凑,而且精确,每一个细小的电路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布置,确保每一个功能模块都能高效运行。
在这些电路之间,有无数微小的接触点和连接线,将不同的模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高效运作系统。
“亚当。”夏修在心中默念。
[明白——]
管理局智库很快就明白了局长的想法。
它通过夏修的视网膜神经,接驳了他开发的EVE能量和冠冕资源,径直的扫描雕像内嵌着的芯片。
[初步扫描——]
[检测到以太干涉位——]
[排斥干涉——]
[开始扫描栅极长度——]
[扫描进度:23%……57%……79%……]
[扫描完毕!]
[统计完毕:每平方毫米大约为10^12(1兆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