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的是父子两,开了一辆五菱之光的面包车,后车盖打开,拆掉座椅的车厢内摆着七八柄长短不一的手工刀具。
摊位边还挂着张硬纸板,上面写着‘王氏户撒刀’。
“户撒刀?”
楚洋停下脚步,走了过去。
对于这刀,他还真有所了解,因为上辈子有个朋友喜欢收集冷兵器,家里藏了好多管制刀具,还带他参观介绍过。
户撒刀是滇南一带少数民族‘阿昌族’所制的刀具,与维族的英吉沙小刀、保安族的保安腰刀齐名,并称少数民族三大名刀。
不过相比后两者,户撒刀的名气显然更大,实用性也更强,因为户撒刀不是特指某一种刀,更多的是指当地的制刀工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户撒刀不拘泥于种类、款式,长刀、短刀、苗刀、腰刀、藏刀、匕首、宝剑,只要你提要求,他们都能制作。
这会对刀具的管制还没有那么严,如果是真的户撒刀,倒是值得入手几把。
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以后拿来送人,都是不错的礼物。
“这些刀正宗吗?”
楚洋当然不懂,但他旁边有地头蛇啊。
“是真的户撒刀,这父子两我认识,是来福寨那边的刀户,听说祖上是给明军制刀的。”岩罕回道。
他口中的明军就是真的明军,说起来户撒刀为什么有名,和明军脱不了渊源。
明初时,朱重八派永镇滇南的黔宁王沐英平定南蛮,但滇南之地山高林密,明军制式的大刀长矛不好发挥作用。
沐英发现在当地募集的阿昌族士兵中有许多自带小刀的,一问才知阿昌族人善冶铁,于是下令‘征用’阿昌族为明军的‘武器军工厂’。
后面阿昌族吸收汉族冶铁锻造技术,再加上造的多了,手艺也就练了出来,使得阿昌族生活地区的‘户撒刀’扬名全国。
当然现在,户撒刀更多的成为了一种符号,流传下来的都不多了。
楚洋也是来了滇南,才运气好碰到一家正宗的。
“这刀怎么卖?”
走到摊位旁,楚洋指着一柄单面开刃,刀身微弯、修长的刀具,问道。
“五百!”
楚洋一愣。
五百,这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