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两百九十三章 流动性

商纣王无法把新人和旧人拉倒一个利益分配中,光是改变祭祀没有意义。

到了周,周文王演算六十四卦,姜子牙提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周公则推行周礼,拉平了新旧之间的差异。

在殷商之前八卦就广为流传,但如果一直使用八卦,话语权就一直在殷商人手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周文王的方法是演算六十四卦,稀释解释权。之所以不反对,是因为殷商人的势力毕竟很强,直接反对,自己没能力完全消灭殷商。

而且周文王还提出了‘易’的思想,就是强弱可以互换,天命不是看血统,而是看德行。这算是给新旧交替做了理论铺垫,毕竟在那个时代,血统高于一切,玄鸟受命于天,殷商人就是天命的代言人。

但周文王的‘易’,表示世界是变的,天命只会保佑有德之人。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姜太公的想法就简单了,就是不能让殷商人一家独大,天下不是殷商人的,而是天下人的。也是为了反对殷商人。

最后就是殷商人的‘玄鸟受命于天’被破坏之后,建立的周礼。周礼就是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祭坛,让大家都能进入。

以前殷商人的祭坛只有殷商人,其他人的祭祀都是淫。而周礼的祭坛是大家一起来,虽然也有尊卑,但至少站进来了。

这就是一次新旧的流动,从理论支持,到口号传播,再到制度建立,非常之艰难。

到了春秋战国,有贵族、国人、野人等等势力,各国变法图强。一开始战争是贵族的游戏,有各种各样的规则。魏武卒开始,让国人参加战争。到了商鞅变法,南门立木,让野人也有了参军的机会。这也是新旧流动的一种方式。

一开始是小贵族代替大贵族,然后是国人成为贵族,接着是野人有机会成为国人。

不过这都需要战争,没有战争,那就没有流通。大贵族是大贵族,小贵族是小贵族,国人、野人也按部就班。

和平时期的流动则是在汉朝建立完成的,通过对诸侯的取代,选拔人才去管理诸侯的土地。当然汉朝的察举制度漏洞不小,但有了流动的成功桉例,后世纷纷模彷,进行汉化,甚至连蛮夷都积极学习。

因为汉化真的太有效率了,一旦新旧开始流动,两股力量就会开始内卷,爆发的力量非同小可。蛮夷如果不学,根本无法出头,只能被压着打。

蛮夷也有各种部落,他们也要遇到新旧矛盾,随着部落扩大,不断有新部落加入怎么办?肯定得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