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巴结的士绅,未尝没有烧冷灶的想法。
只是些许投入,就有个可能的美好未来,为什么不能做?
浔州位于后世广西桂平市区东南,明大藤峡-瑶族起义,清-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均在浔州府境内。
桂平市境内山川秀丽,风景名胜荟萃,“别有天地”、“凤擅名胜”、“秀盖南天”是“游踪来绝顶”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圣地。
明置浔州府,辖桂平、平南、贵县三县。
刘台被发配广西浔州,也就是这里。
此时,浔州府城贵县奉议卫卫指挥值房里,卫指挥使庞世奇正恭敬的站在一个中年汉子身侧。
“意思你明白了吗?”
那中年汉子开口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姚老爷,你的意思卑职明白,只是这人刚到浔州就要动手吗?还是稍微等等怕是更加稳妥。”
庞世奇小心翼翼的提议道。
“不行,我马上就要离开,离开前必须看着他死掉。”
那汉子双眼盯着庞世奇开口说道,“至于其他的你都按照正常程序走,不用怕,招呼我都打好了。
不管是都司还是京城兵部、刑部,都不会为难你。”
庞世奇只是犹豫片刻,终于抱拳低头说道:“卑职明白了,明日晚间就是他的死期。”
“很好,我后日就出发,还要赶回荆州,到时候我会把你的名字报给我家老爷,自然少不得你的好处。”
姚姓汉子脸上终于挂出一丝笑容,乐呵呵对庞世奇说道。
“一切都劳烦姚老爷了。”
庞世奇抬头,也是满脸堆笑,讨好着说道。
这里说完话,那姚老爷就起身告辞,即便庞世奇如何挽留都是不允。
等庞世奇送走那汉子后,忍不住看着离开的马车叹口气。
这姚老爷可不是别人,正是首辅张居正府中管家之一的姚旷,名义上是张居正派到荆州奔丧打前站的。
不过,实际上他的目的地,或者说第一站却是广西浔州。
这么大的事儿,张居正也不会假手他人,而是派出身边最得利的人去盯着,直到完成。
魏广德是后知后觉发现了“刘台”的价值,而张居正可不会如此。
经历过一次背叛后,张居正对身边人,特别是那些门生可都已经不放心。
所以,他能拿出来的应对就是用更加狠辣的手段震慑他们。
只不过,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不等刘台身死的消息传到京城,他的那些好学生们竟真的开始挽起袖子对他出手了。
一晃又是一日过去,一大早,无数双眼睛都盯着通政使司,看看今天是否还有人出面弹劾张居正,要求他立刻返回湖广老家奔父丧。
没有出乎这些人的意料,随着刑部员外郎艾穆和主事沈思孝走进通政使司,很快就传出他们俩又联名上疏,弹劾张居正,依旧是要他回乡丁忧守制。
魏广德是在内阁听到消息,最近三天,每都有关于张居正的奏疏送进来,全都是反对“夺情”,要求他回乡守制的。
不过之前吴中行的奏疏,魏广德已经批红送入宫中,但是这两天时间过去了,也没看到奏疏返回内阁。
可见,吴中行的奏疏应该是被留中,宫里并没有给出意见。
至于昨日赵用贤的奏疏,想来也应该是一样的结果。
再想到艾穆和沈思孝的联名奏疏,魏广德也不知道宫里到底能沉住气到什么时候。
但是,一旦宫里爆发,怕是就要对这些上疏之人举起屠刀了。
毕竟,宫里态度至少他这个内阁次辅还是知道的,那就是偏袒张居正。
到下午的时候,终于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十余名京官陆陆续续走进了通政使司,提交了他们的奏疏,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反对皇帝“夺情”。
魏广德把吴中行、赵用贤等人的奏疏排在一起看了一遍。
其中张居正的学生、翰林院编修吴中行上疏,说张居正夺情是“事系万古纲常,四方视听,惟今日无过举,然后后世无遗议。”
他直接认为的是如果张居正如此就可以“夺情”,那以后所有官员遇到类似情况,都可以谋求“留官守制”,致国朝纲领丧失,会遗患无穷。
如果说吴中行只是担心开了这个先例坏了纲常,那赵用贤上折弹劾张居正就是直接斥责他贪恋权位,认为不能援引前朝的故事为张居正夺情制造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