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这里还有其他几名同样回收废旧的人。
他们是谢老板、杨老板、吴老板、李老板。
常顺看了几人的三轮车,上面都放着一些物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五月下旬,拆迁区的进度更快了,搬家户更多,回收废旧的人,生意也相对更好。
“我看看!”
听见是石头牌匾,常顺把车停了下来,下车走到了对方的车子前。
“常老板,我这里也有东西!”
“我这边也有,还有旧书!”
“我也有!”
其他几人也跟他打着招呼道。
“看完他们的,我再看你们的!”
常顺笑着跟他们回了一句。
周老板掀开盖在他三轮车上的一块窗帘布,里面的石制牌匾露了出来。
牌匾长方形,长约半米,宽约一尺,厚约6公分,材质依然是青石,上面有两个字——“墨香”。
字迹雕刻的很古朴,很有文化气息。
牌匾一看就比较有年头,说不定是某个书院或者学堂或者大户人家曾经所用。
“多少钱?”
看完,常顺问价道。
“100元,给个整数就行!”
周老板想了想,说了价格。
他这样说,他也没还价,给了对方100。
随着经历、阅历的改变,常顺把金钱慢慢看得更加透彻了。
以前没钱时候,会去斤斤计较,哪怕是几块钱,都可能会想着争上一争。
因为那时本来就没多少钱,不争不行。
但当你不是很缺钱了,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每天都有很多的进账,就要考虑一些消费的问题。
这不是自己飘了,而是现实。
何况这100元,周老板并没多要,买到的物品,确实很不错,自己收藏或者说只是少赚点而已。
人的观念,随着现实情况改变才是最好的。
他现在是看实际情况还价,根据市场,不会过度的去追求压榨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