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搬迁户,特别是有钱人,喊人去买物品,都是半卖半送,让你把他们觉得过时了的东西都捡走。
看过之后,他们商量起了价格。
老银匠用的所有物品——木头材质的扁担、“锢撸挑子”,配套的老工具、模具,一共800元。
“东方红”提梁壶,50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对琉璃老花瓶,100元。
付了钱,他先把商量好价格的这些物品,都放进了面包车里。
在放东西时,常顺不由想到:
其实他们的运气还不够好,要是遇到清朝或者民国时期出名的银匠,那些银匠的“行头”,百宝箱,所用的木料,是黄花梨、紫檀或者金丝楠木也不奇怪。
曾经逛古玩城,他就看见过一套非常精美的老银匠用品,材质是黄花梨的。
所有木器面上,还有用鎏金镶嵌的或是花卉、或是虫鸟人物,或是字迹等图案。
那种一看就不是普通银匠用的。
至于价格,有人询问,他也听了,一整套,能在沪市换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
赵老板收到的旧书并不多,返回跟宋芫一起选,又用了不到5分钟就选完了。
一共选了41斤。
付了钱,把书放好,他们又去了柴老板租的房子里。
对方把之前说的两样物品,旧书拿了出来。
两样物品,一个搪瓷果盘,一把铜壶。
搪瓷果盘,特殊年代,正面是大的“火把”图案,火把两边写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铜壶,是一把民国时期的红铜壶,表面没有纹饰,壶嘴很长,约15公分。
搪瓷果盘,跟铜壶,一起100元。
柴老板这里的旧书,比赵老板的要少一些,挑选后,他俩选出来了26斤。
一块五一斤,39元。
付了钱,聊了几句,把东西放到车上,两人就离开了。
到了旧书店,差不多9点,常静跟叶雨晴还没下班。
这个时间,田斌已经回家了。
没有特殊情况,他基本上都会过来一会儿。
常顺跟招聘过来当保安同时也帮忙看店的刘国明把旧书都搬到了店里,见店里的顾客已经不多,就让他们都下班了。
把二人送到郑女士的出租房,他跟宋芫就回了住的地方。
几天没办事,晚上两人都很投入,后来也都尽了兴,在满足中,渐渐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