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子微笑着回答:“我们是出来游学的学子,路过此地,看到你们正在放水,想了解一下情况。”
青年听后,眼中全是羡慕的神色,他恭敬地回答:“原来是这样。这些水田里的稻子即将成熟,现在需要放水晒田,这样可以让稻根更结实,防止倒伏,也有利于稻谷的成熟和收获。”
有学子好奇问:“那晒田之后,你们如何确定何时可以收割呢?”
青年笑着说:“看稻穗的颜色和稻粒的硬度,等到稻谷变黄,稻粒饱满坚硬时,就是收割的最佳时机。”
众学子点头,记录下这些信息,然后问道:“那你们这里的收成如何?税收重吗?”
青年的脸色不怎么好看道:“收成还算可以,但税收太重,农民最多也就是混个肚饱,想要有多的粮食卖了换钱,那就要勒紧裤腰带了。”
黄公子疑惑,东陵国如今每个郡的税收不一样,但最高也不过二十税一,也就是百分之五,最低的也有三十税一,即百分之三点三。
“那你们的税收是多少?”秦先生问。
青年犹豫一下道:“说是二十税一,但每次交粮的时候,每家都要多带半袋粮。”
黄公子皱眉,二十税一已经是东陵国最高税收,收粮的还要多收,再加上一些杂税,难怪就算丰谷镇这样的地方,农民生活依旧艰难了。
黄公子故意引导道:“我看丰谷镇有很多农田,多种些应该能多收些粮食吧?”
青年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公子有所不知,我们这里看似农田多,土地肥沃,但人口也多,每家每户的田地并不多。而且,即使多种些粮食,也难以卖出好价钱,因为镇上的粮商给的价格总是很低,我们农民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