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目光扫过朝臣,最终落在丞相身上:“苏爱卿,你认为应当如何?”
苏清安向前一步道:“陛下,安州郡经历此次动荡,需要的是能够稳定局势、恢复民心的官员。臣以为,应当选择那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且与永安侯一党无瓜葛的官员。”
皇上微微颔首,表示认同:“说下去。”
苏清安继续道:“陛下,对于安州郡郡守一职,臣推荐现任大理寺少卿杨青杨大人。杨大人在司法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且素以公正无私着称,由他来主持安州郡的大局,定能迅速恢复百姓对官府的信任。”
皇上听后,微微点头,对杨青的能力和品行他也有所了解:“杨大人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可还有其他人选推荐。”
见皇上有所松动,吏部尚书张津也上前推荐道:“陛下,刺史一职,臣推荐光禄寺少卿陈光宗陈大人。陈大人曾在地方任职多年,对民情有着深刻的理解,且治理有方,由他来担任刺史,必能妥善处理安州郡的各项政务。”
皇上沉思片刻,问道:“众位爱卿,你们认为他们是否足以胜任安州郡的重建工作?”
韩太师出列道:“陛下,臣附议苏丞相和张尚书的提议,臣认为此二人可以胜任。”
不少人也站出来附和,皇上最终决定:“好,那就由杨大人担任安州郡郡守,陈大人担任刺史。朕希望你们能够迅速稳定局势,恢复安州郡的秩序。”
两位被推荐的官员立刻出列,跪地领命:“臣等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跪下,高呼:“陛下圣明!”
皇上的目光再次扫过朝臣,缓缓说道:“除了郡守与刺史,安州郡还需补充都尉等官员,诸位爱卿有何推荐?”
这时,兵部尚书站了出来,他恭敬道:“陛下,臣推荐兵部的张斌张副将,他在军中多年,经验丰富,且忠诚可靠,足以担任安州郡都尉一职。”
皇上微微点头,示意兵部尚书继续。
兵部尚书接着说:“至于其他职位,臣认为应当从地方上选拔,那些在地方上有着良好政绩的官员,更了解民情,更能够迅速稳定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