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梦中人倒不是贾明磊。
而是那些参加答辩的教授们,
因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存在。
“这个问题,似乎是因为受制于计算机算力的约束。”
一位教授说道:“即便是到了现在,算力依旧不足以完成纳米级的微观湍流计算。”
“你的说法也没错,”顾然道:“就像是传统的驯马术,只能观察和训练马群的走向,对于每匹马的健康情况、肌肉颤动、眼神交流根本没有能力进行规训。”
“而那一两匹马之所以进行了非常规运动,恰恰可能是因为他们某个部位疼痛、或者是过于疲惫,再或者是情绪不好不合群导致的。”
贾明磊微微皱眉:“那也就是说,实际上,造成湍流的粒子,并非完全偶然的随机误差,而是有迹可循的?”
顾然点点头:“就像是军训跑操时站在操场外面的几个典型,或许他们的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能躲避军训,他们总是能拿出来原因的。”
“现在这个等离子体湍流计算大模型,惟一的问题就是忽略了那些异常粒子带来的变量,”贾明磊心中难免激动了起来:“也就是说,如果打上了这个补丁,那么这个大模型很有可能就……”
不敢想,作为一个学生,他现在不敢太异想天开。
但哪怕他不说,这些答辩教授和导师们,也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个计算大模型真的完善了,就意味着国家在核聚变项目上,有了一个近乎“0”投入的数字模拟实验室。
任何可控核聚变相关的想法,都可以在这个大模型中试跑,然后精准的测算出能量损失率。
而正因为是0成本,所以每个高校和研究所都可以部署,任何大胆的想法都可以进行测试。
而且数字模拟不需要搭建实验室和实验环境,速度要比真正去做实验迅速的多,
往常可能需要三年建设周期的项目,现在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在大模型里做上亿次试验。
极大的提高华夏核聚变研究的发展进程。
或许除了核工程专业之外,其他很多人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用经济学角度来讲的话,
这个大模型如果构建完善,将会为华夏节约数万亿经费,节省数十年科研探索时间。
如果要问这个项目能拿什么奖的话,
就靠着这一个大模型,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从今年一下拿到五十年后也毫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