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王朝败家子-18-宋徽宗赵佶

之前的赵匡胤看热闹,毕竟天女说起的胡亥和杨广,他都觉得很配得上这“败家子”的形容,但现在轮到他不好受了——他怎么就忘了靖康之难呢?是之前讲述的太过简单而忘记了吗?还是因为知道了这些皇帝是自己弟弟的后代而放松了心神呢?

他绷紧了心底的那根筋,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后代,总归是赵家的子孙,是赵宋王朝。在这宋徽宗赵佶手上,北宋灭亡,赵构开启了南宋,这又怎么不能称是“亡国之君”呢?

毕竟他可是没有建立过什么北宋、南宋,他一手建立的,只有宋王朝!

赵匡胤看着水幕,对着赵佶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挑刺,文学和艺术成就再高有什么用,既然做了皇帝,但他“皇帝”的身份就是最重要的!

难道那什么“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的评价很好听吗?

他想,正常的皇帝应该也听不得这样的话吧?他不知道宋徽宗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评价,反正他是听不得的。

而后面的皇帝如赵光义、赵恒、赵祯等人看着,都是不禁叹一声。

靖康之难,何止只是赵佶的“败家”啊,更是他们宋朝难言的耻辱啊!

还有赵构、秦桧和岳飞,那段时光当真是没有人想要回想起来,但又不得不去回想,事关未来,他们必须得想办法来阻止这个充斥着战乱、满是血泪的时间段。

宋朝当真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在他身上,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这位未来的宋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他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他于皇帝一职或许不称职,但他的才华一如李煜的诗文,都是很少有人能够挑剔的。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也都明白,其实说起赵佶早年的经历,他并不是被当做太子、皇帝的路径来培养的。他排在十一位,皇位似乎是和他无缘的,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一心往着纨绔的方向走着,不过是真的、才华横溢的纨绔。】

看到这里,明白归明白赵佶能力不足是先天也是后天多方因素造成的,但大家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明显不具备帝王之才、完全不适合登上皇位之人,最终却成功继承大统了呢?难道是因为皇室之中已经没有其他合适的皇子可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