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暗中派人,趁夜潜入冷宫,安素的两个贴身婢女被活活烧死,安素目睹这一切,精神彻底崩溃,她蜷缩在冷宫角落里,嘴里喃喃自语,已然被逼疯。
可即便如此,衡承志也没打算放过她,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与绝望中,安素再也不堪忍受,她用自己衣带,在冷宫房梁上自尽。
衡承志仍觉不解恨,下令将安素的尸体焚烧。
从那以后,曾经显赫一时的安国侯府,如今成了所有人避之不及的禁忌。
朝堂上,大臣们心照不宣,无人敢在皇帝面前提起安国侯府半个字,生怕惹来杀身之祸。
后宫中,妃嫔们也都缄口不言,安素的名字,消失得无影无踪。
日子一天天过去,关于安国侯府和安素的记忆,在众人刻意的遗忘中渐渐模糊,就连宫中史官,在撰写史书时,也按照衡承志的意思,将安国侯谋逆的事,写的言之凿凿。
而对于安素的死,更是歪曲事实,大言不惭地记载着她是因愧对皇帝,才选择悬梁自尽。
神武九年。
朝堂迎来新的变数。
衡承志多年征战,落下一身伤病,旧疾突然复发,整个人虚弱不堪,只能卧床不起。
辛自苦找准时机,向应以正进言,“陛下,衡将军如今病重,正是您展现孝心的好时机,不如派人床前悉心侍奉,以全君臣之义。”
应以正心中明白,这是夺回兵权的绝佳契机,便欣然应允。
果不其然。
衡承志在感受到皇帝‘关怀备至’后,心中虽有疑虑,却也难以拒绝这份‘好意’,在多方压力下,最终交出了手中兵权。
兵权一到手,应以正彻底变了模样。
曾经那个在衡承志威压下谨小慎微的皇帝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手段狠辣的掌权者,他派人将自己流落民间的子嗣一一找回。
原来。
在应以正与安素于诗会初遇之前,他便已是那皇宫高墙外的常客,彼时,身为不受宠的皇子,宫中的压抑与冷漠让他心生逃离之意。
每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便会悄悄溜出皇宫,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市,来到那烟花柳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