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这些天一直在愁两件事。其中第一件事就是三万人到来之后的起居。
尽管在月冥山镇附近开了一些空地,可这一大片山谷,最宜居的区域基本都被山镇给包括了,剩下的位置几乎都是起伏不断的山坡。
扎营倒是能扎,只不过这人数一多,大冬天山风一吹,免不了冻死一些人。
来年开春之后,若是中原灾害缓解,搞不好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迁回去,那明安这投资就亏得厉害了。
而第二件事,就是镇子发展起来后,如何防御外部势力侵害的问题。
听山宗关的斥候说,自己的香水和兵圣酒能赚钱的事情已经慢慢传了出去,有些山贼和乱军势力蠢蠢欲动,目前在月冥山脉入口处发现了一些山贼探子的身影。
虽说有一千兵马可以征调,但仅限于危急时刻,月冥山镇还是得有自己的防御反击力量才行。
筑城短期内不可能,时间和人手有限,要筑也是先筑山脉内部的军镇,不可能在最外围的跳板耗费大量精力。
所以明安最初的打算,就是修地道,做成越共丛林地道战模式抗敌。
可地道建设难,攻破却容易,敌人也可以下地道,甚至可以烟熏放火,明安很没辙,毕竟自己不是专业挖地道的。
正在思索对策时,车小芸一份“窑洞相连的机巧地道设计方案”,一下子把明安的思路给打开了。
对啊,月冥山镇附近只剩山了,既然都是山,为什么一定要想着在山上扎营,而不选择建造方便,冬暖夏凉的窑洞呢?
而且这并不是单单的窑洞,这些窑洞直接彼此相连,构成一个群山之间的地道网,跟地道战的设计初衷完全吻合。
地道的防御力和居住条件,就按照方案中说的那样,可以通过机巧来加强。
这样一想,套方案和窑洞地道结合,堪称最优方案。
明安当即写信命马沙拉弟送去,把曹柱燕凌天带走的搬山卸岭士兵给换回来,调了另外一批人拨过去。
所谓的搬山卸岭士兵,无非是黑甲军厚土旗中,专门负责挖地道的那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