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接受了老太太的建议,和大嫂搬进了张老爷那个小院。
“这个院子真好。”
这才是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朱玲玲道:“祖母和母亲她们都可以搬过来的。”
“祖母有祖母的顾忌,或许她是对的。”
毕竟,老人走过的路比她过的桥多,吃过的盐比她吃的米多。
“长嫂,你月份大了,在这个院子里走动更方便。”
在水口村,出门是一个坝子,然后就是一个高坎,高坎下面是她们佃的沙田。
身怀六甲的朱玲出门走几步全家人都会提心吊胆,真怕她摔跤。
“院子离村子不远,我闲着的时候可以回去看祖母她们。”
“有两里路的样子,长嫂还是不要走动的好,万一在路上发作了怎么办?”
“不会提前吧?”朱玲玲摸着高高隆起的肚子,心里有些难受:“二妹妹,我不是重男轻女,但是,我就想这个孩子是一个儿子!”
“长嫂,我懂。”
肖家的第四代嫡长孙,那不是身份,那是责任!
大伯爹和三叔还有大哥二哥他们流放漠北,时间长达十年。
都是些文弱之人,还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扛得住,等得到回来的那一天。
肖家,现在只有一群妇孺,如果能生一个男孩,才能更大的激起大家活下去的斗志。
“二妹妹,我又怕……”
“长嫂,你放心,有我在,保你母子平安。”
“嗯,二妹妹,我信你!”
朱玲玲闲着没事儿,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我曾听人说有人替书局抄书,抄一本书能挣几十文钱,二妹妹,你托人问问,看有没有这种差事,我虽然不才,但写的字也看得过眼。”
“长嫂,抄书费眼睛,而且你现在的身子不宜久坐,要挣这钱也得等你出了月子。”
“可是我闲着……”
“并没有,你每天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到时候生产也能顺利一些,你也能少受一些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