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年,江浙一代出现手摇式织布机,生产效率提高,棉布价格大跌,百姓皆可买步制衣,成衣广为流行。
乾隆六年,吕声声日渐虚弱,乾隆虽依然敬重太后,底下小动作不断,吕声声与军机大臣商议,半废除海禁政策,大清军舰可护送商人出国贸易,明额规定海税以及护送费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乾隆七年,火器威力剧增,新设军监处,直属皇帝管辖,负责制作生产火药,至乾隆十年,军监处可流水线生产火枪、火药等各种军火,年产十万余件。
乾隆八年,准格尔卷土重犯,求娶大清嫡出公主,先帝遗诏在先,乾隆怎可背负不孝之名,命岳钟琪出军准格尔,火药一战成名,清军威名远扬。
乾隆九年,吕声声还政乾隆,慈宁宫外梨花飞舞,吕声声斜依在紫檀榻上,微瞌着目子浅浅道:“皇帝,夜郎自大之训不可忘却,满军旗自建朝开始便有了弊端,哀家只能拨乱反治,你要记得,这个天下,终究是汉人多些。”
弘历端坐在下方,闻言严肃的点了点头,“儿臣谨记皇额娘教诲。”
“还有女子,若女子亦有经世之才你可多加利用,若要一个王朝长久,皇家天子的喜好便决定了许多,底下臣子恭维着你,只是想加官进爵,恩泽后辈,可官员再多,民不可过,你可以奢侈,可若皇帝一人便需天下子民力竭供养,那么心存不满者就会愈多。”
“你要做的是掌舵者,而非水手,大清走向如何,未来皆靠你了。”
见得弘历听下去忠告,眉眼之间意气风发,而吕声声自己病痛缠身,轻轻咳嗽一声,懒懒道:“皇帝回养心殿处理朝政吧,若有不懂之处,可询问大臣,哀家累了,该歇息了。”
天光暗淡,已近黄昏,殿中光线斑驳,洒在吕声声花白的鬓发与珠翠之上,明亮耀眼的珠翠像是蒙上了一层纱幔,不见往日繁华。
乾隆十三年,皇太后乌拉那拉氏薨于慈宁宫,剪秋触柱殉葬,帝哀,尊皇太后遗诏,与世宗合葬昭陵。
生同床、死同穴,这是宜修最期盼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