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借书

通过给小玲书学习的事情,苏晚晚想到之前她一直没有问沈峰要不要一起学习,她脑子里之前对沈峰的印象并不多,所以不知道他的成绩怎么样。

今天两人一起散步的时候,苏晚晚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初中都没上几天,怎么考大学,这么多年,学的那些早就还回去了。”沈峰自嘲地说道,他刚上初一爹娘就出事儿了,后来就辍学了,知识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没事儿,不参加高考没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相信你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的。”苏晚晚宽慰道。

苏晚晚听出了沈峰的情绪不高,猜测可能是因为想起来他爹娘,也没有再说这件事儿,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

沈峰听了苏晚晚的话心里暖暖的,她的相信对他意义很大,他一定会努力的。

这时候沈峰心里已经决定要和苏晚晚一起去京市了,但是他还没有计划好工作的事情,所以就没有开口。

转眼到了9月份,高考的消息终于公布了,一时间全国轰动,人们奔走相告,尤其是下乡知青。

要知道早些年响应号召下乡的知青,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原来以为是下乡建设农村的,谁知道这一来再想回家就变成了遥遥无期的事情,尤其是农村的环境比他们想象的艰苦多了,有些受不了苦的或者耐不住寂寞的都在当地成了家,毕竟一个人实在太孤单了。

原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谁知道转机来了,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于是大家都开始疯狂学习,不论是单身的还是成家的,有书的没书的,都陷入了学习潮。

因为这事儿,村里时不时就要传出吵架的声音,不用想,肯定是那些成家了的知青,想通过高考回城,但是这边的家人不同意,生怕被抛弃。

知青的学习热情确实影响了村里的生产活动,不过村长也没有太严厉,他是看着这些孩子们走过来的,都是没怎么干过活的孩子背井离乡到这里来,怎么会没有恻隐之心呢。

不过就是农活不太忙的时候尽量照顾他们,秋季抢收的时候还是得一起上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