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赵乾从庆福公公手里接过来奏折,低头逐字逐句打查看,整个大殿的官员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翘首企盼,有的在纠结挣扎不知如何是好。
皇帝拿着奏折的手不停的在颤抖,胸口起伏的越来越厉害,最后把奏折摔到龙案上,盯着下面的官员看着。
心里有鬼的人,当然怕被皇帝这样盯着,他们不知道奏章的内容,也能明白这里面很有可能涉及到自己曾经做的不能见光的事情。
庆福公公又走上前去把那最后一张纸展开,皇帝收回目光低头查看,这应该是一个大坝的图纸。
“皇上”太傅寻梧珺首先打破了宁静,上前说道“这是修缮大坝的图纸,上面关于为何水患,如何处理水患,修建大坝有详细的规划,此事,还需要您来定夺。”
“臣等为了勘察水情,带领当地都郡的知府,背着干粮和行李,沿着岷江而上,行进五百余里,穿过山涧,爬过森林,走过巨石林立的河岸。
发现岷江和南方水患的青都之间被一道大山挡住。想要将这条江引入平原,就要把山钻个洞出来。如果靠人来挖,估计要到三百年之后了。
后来,我们用火药和大炮日夜赶工,硬生生的凿出来一个穿山的山洞,这个有50米的水道,紧接着为了控制水流,便带领当地数万的百姓用竹子编成竹笼,在里面塞满了小石子。
然后用渡船运到岷江中心,将竹笼全部倒进水中,打造成一个外形像鱼嘴的粉水堤。
分水堤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平时六成水会被引入平原,四成水引入长江。”
有人问,如果到了洪水期的时候,还能抵挡得住吗?
太傅回答到“分水堤就会利用弯道动力学的自然规律,将六成江水泄入外江的主流,这个时候,凿开的山洞口,就发挥了二次分流的作用,它截住四成洪水的同时,有将多余的洪水通过旁边的河道溢入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