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宣猛地抬头,震惊中,又带着几分喜色:“你说什么?”
自古以来,女子有为臣为将者,却从来没有拥有过爵位。从皇帝,到下面的王公侯伯,皆没有封给女人,或让女子承袭的先例。
唐玉宣从小便志向远大,聪明而又勤勉,积极学习治国之策,深受皇帝和文武百官夸赞。也是当朝唯一一个上朝辅政的公主。
小时候,她无数次想象,自己若能像父皇一样,坐上那至尊之位,一定会怎样怎样,把大乾治理得无比强大四方来朝。慢慢长大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幻想,自己再怎么努力,最终也只能是个辅政的公主,永远不可能当上皇帝。原因就是,她是个女人!
为什么女人就不能称帝封王?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而是自有了帝国以来,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
所以,她放弃了!
小时候,唐亦恒常住京城,跟唐玉宣的关系非常要好,对唐玉宣的性格和想法是很了解的。他笃定地认为,提出让凌王传位唐亦菲,一定能打动唐玉宣。
这便是唐亦恒给李临风的“锦囊妙计”。
以他的推测,大哥二哥犯下如此罪行,凌王府必遭万人唾骂,民怨沸腾。凌王在这场斗争中,全身而退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不大。
朝廷可能会有所顾忌,不予处罚。也可能大为震怒,贬为庶民以安天下,并借机开启蓄谋已久的撤藩大计。
凌王坚信朝廷会选择前者,而唐亦恒更倾向于相信朝廷会选择后者。
因为唐亦恒是真的对王权富贵没有多大兴趣,他只想和母亲妹妹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如果朝廷选择后者,王府将会面临怎样的危机,着实很难预料。有可能是苟延残喘,也可能是万劫不复。
他赌了这么多年,也曾经历过一掷千金的大场面,但绝对不愿意在这件事上下注。
他为李临风献的这条计策,既是救李临风,更多的也是为了自救。
李临风看过唐亦恒的计策之后,很快就领会了他的意思。他知道,如果真如唐亦恒所说,这条计策有用的话,那么玉宣公主就必然是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