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江宁发现,不合时宜的“关心”,本质上是一种情绪价值索取。
即一方不在线状态时,面对另一方高密度的“关心”,如果选择回应,则会让能量不足的自己,处于信息输出过量或超载的状态;如果选择不回应,可能会造成对方的情绪受损或道德审判。
而自己,并不希望给对方带来任何困扰。
所以,在低能量一方的眼中,自己说实话或者不说实话,不仅都是在满足对方的“关心”,而且还承受着不断被榨取剩余价值的心理感受。
这是有点残忍的。
……
那么,
不如,
通过“谎言”,
高效快速避免对方的“关心”对自己造成的索取,
也防止自己的“实话”给对方造成的损耗。
确实,这样最方便。
……
所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比“我那流动的情意,想要传达给你,你却睡着了”,
更深一层的,
是状态不一致。
……
这种状态的不一致,所形成的表现之一,是“关心(索取)”与“冷漠(防御)”的对峙。
甚至,还需要“谎言”来省劲儿。
……
如果这个逻辑讲得通,那自己和番茄的关系,是不是也是如此?
自己和番茄的情况,是状态不一致?
……
不完全。
这其中,或许还需要再增加一个维度,即“对峙发生频率”。
……
比如,如果偶尔,1-2次,状态不一致,那可能还属于正常相处的范畴。
但每次都不一致,那说明对方压根儿没把自己放心里,也不想接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不过,有没有可能,自己和番茄之间的状态不一致,发生概率太高,而自己也有一定的原因呢?
比如,就像我刚刚反问的——
“我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