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王潜离开之后,刘宏也随即命人将第一场考核的成绩排名,公布了出去。
当人们看到那些排名靠前之人,竟全都是出身关东之后,顿时引起了一片哗然。
尤其是一众关西学子,更是对这个排名极为不满,纷纷叫嚷着考核的不公。
不过,在看到那些关东学子所解答的内容,明白了双方才学的实力差距之后,原本还心有不忿的诸多关西学子,也纷纷偃旗息鼓,只怪自己技不如人。
随后,在接下来的两日间,刘宏又在德阳殿前,对一众学子,进行了第二场的杂学考核,以及第三场的文章考核。
其结果与第一场主政考核一样,在第二场、与第三场考核当中,排名前二十的位置,依旧全都落到了关东学子的身上。
东、西学子之间的才学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随后,刘宏颁布的一系列任命诏书,更是引起了朝野内外所有人的关注。
在这些任命诏书当中,诸多成绩优异关东学子,要么被安排到了三公、九卿的手下担任要职,要么就是被安排到了尚书台当中,以协助天子处理政务,可谓是荣宠至极。
反观那些成绩稍差的关西学子,要么下放到了地方上去任一县令,要么就是被安排到了司农部、教谕部这两个新设衙门当中,去任一些位低、且事多的差事。
面对此种结果,原本已经沉寂下去的诸多关东士族,也全都兴奋了起来。
原本这些人,对于考核一事,还是颇为抵触的,认为这种做法,影响到了他们依靠举荐上位的利益。
但眼下这么一看,这考核一事,分明就是为他们这些士族中人,量身打造的进阶之路啊。
毕竟,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育资源,寻常人,都无法与他们族中的子弟相比。
因此,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考核越多,其好处也就越大。
如此一来,他们不仅可以顺理成章的使自家子弟踏入仕途,而且旁人还无话可说,可谓是两全其美。
一时间,诸多士族中人,也纷纷摒弃了过去对于考核一事的抵触情绪,不仅对考核一事大加追捧,甚至还不少人上书提议,希望能够每年都能考上这么一回。
对于这些士族中人的举动,王潜与刘宏,全都选择了视而不见。
眼下来看,这考核一事,似乎对于关东士族好处最大,但也仅仅只局限于目前这种情势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化一事不断推广,他们的优势自然也会逐步减弱。
到了那时候,他们再想反悔,已然没有任何可能了。
……
德阳殿内。
近三百名学子,整齐的排列在大殿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