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论将相和

然而,在学生看来,蔺相如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功绩,除去他本身的才能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当时赵国的强盛。

彼时的赵国,尚未经历长平之败,加之又有廉颇这位名将坐镇,其军事实力,比之秦国,并不差多少。

而当时的秦国,正与南方的楚国交恶,它必须处理好与赵国的关系,才能保证不会两面受敌。

故而,秦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因为一块和氏璧,就与赵国撕破脸皮。

而蔺相如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方才能够做到完璧归赵,秦国因为有所顾忌,方能使蔺相如于渑池之会上放开手脚。

也就是说,蔺相如的成功,并非是他一人的成功,而是整个赵国的成功。

正所谓“弱国无邦交”,倘若赵国只是一弹指可灭的小国,任凭那蔺相如如何才智过人,也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

站在廉颇的角度上来看,蔺相如就是靠着他们赵军的威慑,才能载誉而归,蔺相如的成功,有一半功劳是属于他们的。

因此,学生方才以为,廉颇对蔺相如的不满,完全是合乎情理的!”

听着曹操的侃侃而谈,王潜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而许训及诸多士族中人,却是一脸惊讶的看向曹操,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他们也没想到,这曹操不过十五六的年纪,竟能说出这样一番见解。

尤其是那句“弱国无邦交”,更是让他们不禁想到了诸多汉使的丰功伟绩。

当年的汉使,之所以能够以一人之力强压周邦各国、为所欲为,靠的不就是其背后有着一个强盛到令人畏惧的大汉吗?

倘若没有大汉做靠山,那些汉使,又如何能够肆无忌惮的跑到人家王城当中去斩杀人家的国王?

念及至此,许训似乎是明白了什么,面露试探的看向王潜:

“王师以此典故相询,莫非是要我等与关西武将相和?”

“不错!”

王潜点了点头,凝声道:“一国之强盛与否,皆在其军之强、其政之安。

只有军事力量强盛了,诸多宵小之徒才不敢随意闹事,而无人闹事,国内政务才能安稳运转,国政安稳运转,才能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发展军事力量。

此军、政二者,如人之双臂,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