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是玉京城中派遣来西南的大人,楚二公子,于平城巡查疫情时发觉山匪踪迹,不想竟寻到了你们这几个。我瞧着你们不似那两个,应当不是山匪贼寇一流,但怕你们喊起来打草惊蛇,故而皆塞了布团。”
珈兰瞥了眼脸上依旧挂着虚伪笑容的二公子,继续居高临下地摆出了高官婢女的架子来:“这厢需要问你们几个问题,若是谁不小心喊了出来,我便一剑了结了他——所以,希望诸位能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
楚煜眼角一抽,面部的肌肉又有些僵硬。
这女人当真是张口就来。
“来人,”她向外头招呼了一声,唤了五六个暗卫进来,指使他们摘了那些人口中堵塞的破布团子,继而问道,“你们这里,可有要进京赶考的书生?”
“我便是。”
一身形羸弱精瘦的男子答道,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昏迷的另一位书生,抬头迎上珈兰的目光。
“好,那我便考一考你。”珈兰思索片刻,想起那日在灌木中拾到的一本史书,便抽了其中一个典故,问道,“梁使劝降齐公,劝的是哪一位?在位几年?”
“齐文公,在位二十有七年,后梁军攻破齐国都城,齐国收之于梁,至此灭国。”
少年答得极快,几乎是脱口而出,可见对这段史书记得何等详细。
“松绑,送回信安城。”珈兰素手轻抬,招呼了两个暗卫过来,让他们将书生领着带回去。这一招杀鸡儆猴,瞧得其他几人面面相觑。其中几个眼睛晶亮得如星辰一般,抓着救命稻草似的,死死盯着珈兰和楚煜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