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两个字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一时间让他不知所措。
可想到女儿的委屈,最终还是咬咬牙,坚定地拒绝:
小主,
“大哥,这事儿我做不了主,得看璃儿的意思,咱总不能逼孩子嫁过去吧……”
一顿饭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晚上,回到房里,大房屋里个个面色阴沉。
“没想到老四夫妻俩现在也变了,没以往那么好忽悠了!”
苏大伯愤恨地捶了下大腿,心乱如麻。
可无论如何,他家瑶儿不能嫁给那王家小子呀,这可咋办……
没想到,隔天苏珍的一番话,却让苏大伯豁然开朗了。
“大伯,昨日四叔那态度,可是有了些松动的迹象。虽说这‘孝’字被他成天挂嘴边,顶在头上当招牌,可如今他身为父亲,到底还是得为子女谋划一二。
您瞅瞅璃堂姐,一介女流,整日在码头跟那些糙汉混迹,抛头露面,累得不成样子,多狼狈。
这要是能寻个家世尚可的男人在身边‘护着’,四叔他啊,为了璃堂姐往后的安稳日子,必然会顺水推舟应下这门亲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只要把苏璃远远打发嫁掉,往后自己行事,就再没那爱管闲事的人来碍手碍脚,挡自己的道了。
苏大伯眼睛一亮,觉得有理,又找到苏庆丰,苦口婆心:
“老四啊,你再好好想想,王家这门亲事打着灯笼都难找。璃丫头一个姑娘家,在外打拼多辛苦,要是嫁过去,有王家小子护着,咱也放心呐。”
“你就忍心看着她以后吃苦受累,孤孤单单?这要是传出去,旁人都得戳咱脊梁骨,说你这当爹的不称职,不懂为子女谋划!”
苏庆丰被这一通话说得心头一紧,态度果然有些松动。
王家确实看着是门好亲事,闺女独自闯荡,是得有个依靠……
苏璃将家中烦心事暂且抛诸脑后,一心扑在铺子装修事宜上。
秦大哥和赵吉早早前来帮忙,令苏璃心头一暖,更让人意外的是,向来深居简出的赵母也迈着蹒跚的步子跟了过来。
这段时日的调养成效显着,赵母整个人精气神十足。
苏璃瞧在眼里,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