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苏向虞洪秋提出要去清隐寺祈福,理由是为父亲的仕途、家宅安康祈求福祉。
虞洪秋听了,倒也觉得这是件好事,便点头同意。
翌日清晨,虞苏坐着马车出门,车轮辘辘,渐行渐远。
青葵和秋实随行,她计划在寺庙小住一日。
张氏得知虞苏要出门祈福,心中顿时动了歪念头。
若虞苏回不来,那卫家的提亲之事自然也会搁置。
可转念一想,上次升官宴上的事情已经引得众人议论纷纷,若再来一次,难免引起怀疑,甚至牵连到自己身上。
她将想法压下,不禁将目光转向虞娟丽。
自己的女儿虽因辅国伯之子受挫,但张氏心中却莫名生出几分自信。
虞娟丽的容貌摆在那里,若能再挑个好机会,未必不能高嫁,甚至压过虞苏的这门亲事。
想到这里,张氏叹了口气,拍了拍虞娟丽的手:“你呀,得抓住机会。虞苏嫁得再好又如何?将来谁过得更风光,还未可知呢。”
虞娟丽低头不语,哪里还想着虞苏怎样。
只盼着她的小日子快点来。
清晨,虞苏带着青葵和秋实出发了。
临行前,青葵为虞苏梳了一个低垂的妇人发髻,又给她戴上了长长的帷帽,仔细叮嘱:“小姐,清隐寺在城外,出门在外还是小心些为好。”
秋实疑惑道:“城外也有官道啊,治安应该不错吧?我和小姐以前出门时也没戴这些。”
青葵耐心解释:“那是在城里,城外毕竟离京城稍远。何况这次老爷也没有安排护卫,我们要更加谨慎一些。”
秋实若有所思,接着又问青葵:“那城门几点关?我们要是回不来怎么办?”
青葵答道:“城门一般在戌时关,卯时开。若今日回不来,就只能在官道附近租个宅院过夜。”
她又补充道:“这种地方多为来往商旅准备的,虽简陋,但至少能遮风挡雨。”
秋实听得认真,连忙拿起炭笔,将青葵的话记下来。
这炭笔是虞苏特意为她准备的。秋实用毛笔时,总是写得歪歪扭扭,字迹难看得紧,而这炭笔却意外地顺手,轻便又实用。
炭笔是用柳木干馏炭化而成,炭条经过削薄后,用细竹包裹制成,既便于携带,又不脏手。
虞苏自己也备了一支,常用于记录灵感或随手记事,比起毛笔简便许多。
虞苏在一旁瞧着二人,暗自点头,心中满意。秋实最近进步不少,虽然反应有些慢,但学得很用心。
“小姐,行李都备好了,您再看看还缺什么吗?”青葵问道。
“不缺了,你们想得很周全。”虞苏扶了扶帷帽,转身向前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