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老道长拿起茶杯,示意我们喝茶,我们也拿起茶杯喝光了茶杯里的松针茶水。
凌轩俯身为各人续上茶水。
老道长继续说道:
茶马古道所易之茶,由“ 巴茶”渐变为物美价廉的“湖南茯茶”,非指云南的茶需从四川和湖南购入,而是指经茶马古道运出的茶叶总量中,四川和湖南的茶占大多数而已。
云南自古皆产茶,但仅靠当地人自产自收,茶商从茶农手上收到散茶后,制作成品,产量有限。
滇藏道运送的茶叶数量虽多,但比之川藏道运出的数目,根本不足以道。
所以我建议凌家族人到了云南,一定要想办法大规模地圈地种植茶树。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这些茶树,是真正的摇钱树啊!
我们听了纷纷点头!
凌轩说:道长,能否跟我们讲一讲茶马古道的茶。
老道长说:好啊!
云南的茶马古道因普耳茶而不断地拓展延伸,普耳茶因茶马古道而名扬四海。
普耳茶的主产区为云南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那里山峦起伏,溪涧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具有茶叶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堪称得天独厚。
普耳茶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和被人们追捧,最重要的就是源于普耳茶所具有的养生、保健的功效。
普耳茶声名在外,自然引来商人,普耳成为了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
茶马古道打破了西南边地在地理上的隔绝与封闭,它像一条强有力的血脉,将历史悠久的普耳茶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乃至远销海外。
从唐朝开始,普耳城就因普耳茶的产销已成为商贾云集,马帮不绝的重镇。
茶马古道上,数千年来风尘仆仆的马帮往来不绝。
普耳建城,始于8世纪中叶,南诏王在这里建“奉逸城”,派遣苏、张、周、段等姓氏的白族官员到此镇守。当时人口不多,建的是土城,周长仅1.5公里。城内有正街、东西街和八条巷子。
现在发展到明代,普耳茶开始生意兴旺,民居、茶庄、马栈、铁匠、鞍匠、皮匠铺等等在城外集中连片,形成新街市。
你们将来到了云南,有时间可以到普耳城看看。
我们听了,相视一笑,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