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赵边骑之强,不可小觑。”
白起有些感慨,明明那会儿的赵边骑已经不是巅峰时期的赵边骑了,但却依然让自己折损了近半将士。
【然而,赵边骑最精彩的一战还是北灭匈奴。】
【长期驻守赵国边境的赵国名将李牧,带领赵边骑和边境百姓引匈奴入套,一举斩杀匈奴十万骑兵,只有匈奴单于逃脱,此战让赵国边疆十多年再无战事。】
【此后的邯郸保卫战、第二次邯郸保卫战的胜利,赵边骑都功不可没。】
【但可惜的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虽然强大了军事,但经济方面一直没有找到变革的出路,后期又庸主频出,综合国力始终提不上来,最终在消耗战上败给了秦国。】
【然而,长平之战时,部分赵边骑精锐在镇守边关,以防匈奴入侵,赵边骑精锐仍在,所以赵国对秦依然有一战之力。】
【但可惜的是,后来的赵幽缪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走毁长城,杀了赵边骑最后的统帅李牧。】
【至此之后,战国最强骑兵的赵边骑,结局最终也如魏武卒一样,被秦锐士磨灭在了历史长河中。】
“唉,李牧死,赵国亡,自毁长城!自毁长城啊!!!”
众人有些感慨,尤其是那些正遭自家皇帝陛下猜忌的将领。
就连战国四大名将,立下赫赫战功的李牧,都君主猜疑、功高震主,最终含冤被害!更何况是自己呢?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
忠君报国—不世之功—主君猜疑—遭杀身之祸。这几乎成了历朝历代都难以解开的一个死循环。
李牧之死不是这个循环的开始,也不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