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吏走后,几家人就商量着怎么烧,最后决定先建一个砖窑,很多细节还得试试,不是一烧就成功的。
温月开始指导他们搭建砖窑,下面搭一个大灶台,上面就是一个密封的圆形大烤炉,中间放入已经晾晒好的砖胚,再用黏土将四周和顶部完全封闭后开始烧火。
温月看不出温度,只能视窑的大小暂定烧制10天,10天内要不停的烧火,停火后就是最重要的冷却了。听说古代一般是不让用红砖的,一个是风水不好,一个是阶级限制,平民百姓不能建红色的房子,所以朱门都是形容权贵的。
要烧青砖,冷却时就需要连续好几天从窖顶浇水浸透整个砖窑,等到完全冷却后再开窑。等到终于开窑的时候,大家都激动的围上去看效果,温月也很激动,也有些忐忑,毕竟她只有简单的理论知识,可别翻车啊。
还好,打开砖窑后看到青色的砖,她就稍稍松了口气,说明冷却这步没错。不过可能是土质或封闭不够好,这青色并不纯正,有些透着灰和黄色的斑点,而且孔隙也比较大,那是因为他们用的土是就地取材,没有太讲究,使劲往地上一摔——还行,没碎!
温月估计这砖的结实度介于红砖和青砖之间,但她也觉得可以用了。因为颜色纯正,表皮细密光滑的那种青砖,成本和工序都不是他们这种能比的。
她把自己的分析跟大家一说,大家也很认同,虽然不是上好的青砖,但也比泥胚土房好多了吧。现在就看上面怎么说了。
这边天天烧砖,砖胚还在不停的制作晾晒,毕竟就算不让烧,这砖胚也可以直接用来建房子。而大哥和二哥他们已经开始把水田养上了,开始准备插秧。
刚开始他们还以为直接往地里播种呢,还好张姨娘有些经验制止了他们,又去找了几户也懂一点的人家一同商量研究,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秧苗已经可以移栽了。
砖块拿出来又晾了几日,赵书吏带着好几个官员来了。温月和季父等人还在赶制砖胚,门口的兵丁过来叫季家人,说上面有大人过来叫他们去问话,季父就带着三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