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的体质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又是下山,轻轻松松就回到了村里。收拾屋子归置行李,除了上次被温月拆了窗框的窗户没有补好,还有围栏屋顶都要修补一番。
其他都是住惯了也没什么,只突然没了火炕,一家人都纷纷说太冷了没睡好。温月也怀念她舒服的大火炕,跟大家保证今年冬给每个屋子都做上火炕,现在就只能忍忍了,好在已经二月中旬,很快就要热起来了。
第二天一早,周氏就带着收拾得齐齐整整的一家人,带上自己的户籍和房契地契,前往县衙登记造册。
县城的人比前两日又多了些,果然是慢慢恢复元气的样子。县衙也有些登记的人排队。她们是回乡的和外乡难民不一样,在另一侧登记,这队的人明显少的多。
一边排队一边听周边人解说,又比上次了解得更细了些。原来分地要年满15岁才可以,小孩子不算,只能领一斗米安家粮。
周氏听了有些遗憾,啧啧嘴说:“要是咱们石哥儿和乐姐也能分就好了。”
随即想起来什么又问:“那我家有个从军的,现在还没回来,还能分吗?”
那解说的几个人是县衙专门请来解说的,免得登记时才问来问去耽误大家时间。他愣了一下说要去问问就走开了,过了一会才回来说:“从军的现在不能分,如果回来了可以来县城登记,到时候如果还有地可以补分一次,如果没了就只能算了,毕竟也后面来落户的灾民也可能分不到了。”
周氏听了虽有些不甘心,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温月却惦记着在县里买房的事,就问她们原先是村里的,是否可以在县城买房安家。
那人也说可以,但每户只能买一处,且要按人口分配大小。温月听了有点怀疑上面有人穿越,借鉴了安租房的政策。
另外,在县城安家就不能再分地了,也会把每户该分的地兑换成钱数在买房时扣除,这是大人们好不容易定下的规矩。需要的话也可以登记,等县城的无主房屋清算好再分配。周氏一听事关分地就有点着急,想劝阻温月,温月便安抚她,说只是问清楚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