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见野在案发现场四处搜寻,却未能发现叶白的踪迹。
然而,叶白已经悄然抵达了烂尾楼后的草地。他一路仔细勘察,终于在这里发现了凶手留下的血迹。
他立刻拨打电话给韩见野,让他迅速赶来。因为在小池塘边的泥土中,叶白发现了凶手踩踏后留下的泥坑,泥坑中的泥土混杂着鲜红的血迹。
这显然是凶手在逃离现场时,不慎踩到了死者的血迹,并将血迹一路带到了此处。
叶白推断,凶手很可能是朝着小池塘的方向逃窜,而那个方向正指向不远处的梧柳村。
等韩见野赶来时候,叶白跟他说明了这里的情况。
他们一路跟随着池塘的脚印走出了小池塘,后来到了小道上。
而这条小道离那栋烂尾楼有起码20米远的距离,所以他们猜测,凶手会不会是梧柳村人,那凶手的杀人动机又会是什么?
幸运的是,凶手在犯罪现场留下了众多线索,但目前尚无法确定凶手是否来自梧柳村,也不清楚他是否已经逃离。
这些疑问都悬而未决。
苏湾回到警局时天已经黑了,在梧柳村,他收集了一些关于死者郭英苹的流言蜚语。
研讨会上,苏湾详细汇报了他在梧柳村的调查进展:“死者郭英苹,45岁,梧柳村居民,早年丧偶,与儿子相依为命。后来儿子成家立业,在市里安家,而她因与儿媳性格不合,选择独自留在老家。我们从她的邻居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她的传言,说她与村中几名男性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被认为是一个行为放荡的女性。”
他接着转向与会的众人,继续说道:“不论村里的传言是真是假,智者不惑于谣言。在乡村,尤其是寡妇门前,是非总是难以避免。然而,我们也了解到与郭英苹有接触的三名男性。我认为,接下来有必要与他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调查。”
韩见野随即点头表示赞同,他手中握有麦少溱提供的解剖结果,便挑选了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死者在遇害前曾有过性行为,法医已经对现场发现的精液样本进行了检验。
死因是勒颈致死,凶器很可能是绳索类的物品。根据推测,遇害时间大约在昨晚10点至今天凌晨2点之间。从死者鞋跟的磨损情况来看,她在被勒颈过程中有过激烈的挣扎。
再结合死者脸部的刀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谋杀案。至于杀人动机,目前还需要我们仔细调查。”
廖维转向苏湾,提出了一个直接的行动方案:“死者的手机还在解锁,这里恰好有三位被传言与死者有过接触的男性,我们直接将他们带回警局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吧。”
韩见野随即将任务指派给廖维和苏湾:“你们就负责处理这件事。”